欣逢盛世,群贤毕至。在这金风送爽的季节,我们共同迎来了第九届中华慈孝文化节。回望九年春风化雨,革故鼎新,以慈孝文化为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可谓因缘殊胜,意义深远。
首先,我谨代表主办方,向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中华慈孝文化节开展的各级领导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朋友们表达最诚挚的谢意。九年凝心聚力,弦歌不辍是中华慈孝文化节不忘初心、弘扬慈孝文化的坚守,也是杭州灵隐寺践行佛教中国化、对外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担当。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五个突出特性为中华文明“精准画像”,意蕴深刻,引人深思。这五个特性也是中国佛教的特性,是中国佛教始终走在中国化道路上的根基与源泉,也是导向与遵循。
在这之中,包容性可谓中华文明长久保持更新发展的精神内核。因为有了包容性,中华文明才能不断接纳、融合不同民族和文化传统,消化、吸收外来文明精华,并一步步发展壮大。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以来,之所以能在中国站稳脚跟,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延续千年,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密不可分。因为有了包容,佛教才能走上中国化道路,并一步步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相适应,使得中华文明更丰富、多元。
作为中国佛教著名古刹之一的杭州灵隐寺始终自觉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正信正心,以佛教传统节日为契机,弘扬优秀佛教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努力发挥佛教文化净化心灵、涵育道德的积极作用,努力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用传统文化浸润宗教。
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了守正创新的不竭动力。中华慈孝文化节的诞生,就在于佛教文化和千年慈孝文化的创新性结合和创造性转化。
2012年佛教盂兰盆节前夕,杭州灵隐寺邀请亲人与僧人团聚行孝道,也首创了中国宗教界的孝亲感恩之举。2015年,中国新闻社与杭州灵隐寺在浙江范围内发起孝亲先进人物评选,为社会树立孝道典型,为传统文化的活化探索迈出了积极的一步。
如今,中华慈孝文化节已开展了九年。九年来,中华慈孝文化节不断推出中华慈孝人物,坚持以典型力量弘扬慈孝之光,诠释慈孝文化在更广层面的延伸;
九年来,中华慈孝文化节一步步创新传播载体,通过慈孝感恩音乐会、中华慈孝专列、慈孝公交等形式,让慈孝文化可视、可感,融入民众生活,随处可见、触手可及;
九年来,中华慈孝文化节坚持以文化人,关注当下、关怀民生,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提供佛教智慧和方案;
九年来,越来越多的社会知名人士加入慈孝文化弘扬的队伍中,受聘为中华慈孝文化大使,为传承大爱添砖加瓦。
九年来,中华慈孝文化节不断革故鼎新,以现代观念更新“慈孝”。今年,“让爱回家”寻亲团圆行动启动,就是希望联合历届中华慈孝人物/团体以及社会公益组织,助力寻亲,让更多家庭团聚。这不仅是佛教中国化创新性的体现,更是在实践中实现文化进步的应有之义。
如今的中华慈孝文化节已演变为在海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品牌,诸多少数民族、台湾同胞和华人华侨都曾入选中华慈孝人物,一次次用“最大公约数”拉近情感互通、民族凝聚。
今天,泰国华侨报德善堂的故事,也令我颇为感动。这些都充分展现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文化认同,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充分表现了众志成城的共识力量。
新的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是今后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时代大势与前进方向。我相信,连续九年举办的中华慈孝文化节,将成为一个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窗口,成为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文化品牌,推动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载体。
未来,杭州灵隐寺将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发挥名寺引领示范作用,为弘扬中华文化,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贡献佛教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