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廿三,俗称"小年夜"。每年的这一天,代表着就要进入新年倒计时了。杭州市民们开始为过年忙碌起来,做年糕、祭灶……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扫除,将家里打扫地一尘不染,以寓意除旧迎新,营造新年氛围。
为浓厚中华传统春节氛围,传承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丰富居民百姓文化生活,1月28日下午,浙江云林书院与香积寺、湖墅街道一起举办了"香积送灶 福满人间——腊鼓辞旧岁 送灶迎新春"民俗文化活动。

老一辈的人都知道小年夜"送灶王",是中国民间古老习俗之一。杭州市戊戌年俗活动放在香积寺,是因为香积寺是全国唯一一个主供灶神的寺院,而被佛教当做灶神叫"大圣紧那罗王菩萨"。

杭城10家知名饭店供奉的招牌素食
上午吉时一到,香积寺内盛大的送灶祈福法会开启。杭城10家知名饭店专程奉上了各自招牌的素食,为祈福添力。而下午的活动现场则生动再现了民间老底子的供奉灶王、恭送灶王仪式。

居民使用非遗"西溪小花篮"供奉灶王
下午的送灶民俗文化活动,共分为三大区域,七个主题,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与。香积广场上设立起来了"自勉自励心愿台",台上有两个浅蓝色的瓷罐,罐身上分别贴着"扬善"、"发心",这是用来装市民心声的。大家可以在纸条上写下一年来做的好事与不足,以祈愿和激励自己在即将来临的新年,能够更加注重乐善与行善,最后由"灶司菩萨"带上天。

"扬善"与"发心"罐
现场最为热闹的区域是寺院素食展示与品尝区。杭州灵隐寺、香积寺、净慈寺、上天竺、中天竺、径山寺、永福寺、灵顺寺等8所寺院,将寓意"慈悲护生,勤俭朴素"理念的经典素食带到现场现场展示,并免费供市民品尝。
灵隐寺的三丝腐皮卷一亮相,就成为市民眼中的"红人"。寺院还提供了一道爽口的酱萝卜给人解腻,一口卷一口萝卜,美味加倍。

杭州灵隐寺美食 三丝腐皮卷
净慈寺展示的是玫瑰萝卜和素烧鹅。玫瑰萝卜,色泽一红一白当是绝配,味道酸甜爽口。

净慈寺玫瑰萝卜
径山寺带来的一道咸菜"黄花菜凉拌莴笋",立即攻陷市民的味蕾;红糖红枣,枣肉厚实,甜而不腻。

径山寺的红糖红枣
灵顺寺的香菜藕片,是现场唯一带辣的素食,备受大家欢迎。
中天竺两道凉菜,成为菜勺对准的目标。凉拌马兰头、话梅花生,两大桶素菜很快被瓜分完了。
上天竺的香菇酱和香菇丝被称为是素食网红,短短十几分钟,就被大家就地解决。
香积寺的素棕、素烧鹅、豆腐干等素食,也被市民团团围住,福气满满地塞入嘴中。
不仅有大众品尝的美食,现场非遗文化展示与体验,也是本次活动的一道新亮点。
三墩灶头画、武强雕版年画印刷、米市剪窗花、留下西溪小花篮编织、采荷盘衍纸、湖墅传统篆香,民间艺术吉祥的主题、精美的技艺、丰富的色彩,吸引了来往市民驻足和"上阵"体验,尤其是小朋友们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

非遗文化展示台

非遗文化体验拼图
湖墅与米市巷街道书画院的老师和寺院的法师们,现场为居民书写春联、送福字。

活动最后还设置了"欢欢喜喜送灶王"的环节。湖墅街道带来了一台内容丰富的文艺演出,又有不少现场观众参与了幸运抽奖,得到了吉祥的送灶祈福供品作为礼品。

"灶司菩萨"在众人"上天言好事 下届保平安"的口号声中,带着"扬善"和"发心"二罐,缓缓踱步"上天"去了。

活动结束后,浙江省非遗专家、杭州市非遗中心与拱墅区非遗办的老师共同出席了专场座谈会,对"香积送灶"文化活动的社会意义给予了肯定,并就推动香积寺祭灶习俗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进行了探讨。

撰稿|华丹
供图|梵七七、浙青网等
责编|妙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