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四十二章经》
第十二章 举难劝修
佛言:人有二十难。
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
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
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
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
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
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
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
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
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
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广学博究难】
"广",很广泛的意思;"学",就是学习;
"博",博览;"究",探究、研究。
广学博究,是做学问的方法,不论是世间的学问也好,或是出世间的佛学也好,我们都必须博览群书,广泛地了解,同时深入地加以研究,这实在不容易做到的。
近代中国的名学者胡适之博士,有句名言:"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做学问就要象金字塔那样,范围要能够广博,而且要能够专精。譬如说做一个科学家,对于一般的科学常识要知道,尖端的科技,也要深入研究。就好象金字塔那样伟大,那么的崇高。
古人求学,"头悬梁,锥刺股"。什么意思呢?晚上用功,不停地打瞌睡,古人头上梳着发髻,就用条绳子把它吊在梁上,叫头悬梁,要打瞌睡,头垂下来的时候,绳子一拉着头发,惊醒啦,再继续用功。锥刺股,想睡觉的时候,用锥子在屁股上锥一下,把睡虫赶走了,再努力吧!为什么他们这样下苦功,希望能够求取功名,享受荣华富贵,荣宗耀祖,不这样下苦功求学行吗?
十年寒窗苦读。"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晚上念书,一直念到三更天,过不久,已经是五更天鸡啼叫了,他还没有睡觉,在勤奋地读书。
做世间学问,是这样的下苦功。作为一个佛弟子,该怎样呢?除了念佛参禅,需要不断充实自己。尤其是学做菩萨,行菩萨道,更是要"法门无量誓愿学",所有的法门、学问,什么都要懂,而且要专精,所以说"菩萨当于五明处求"。
何谓五明
什么是五明?就是五种专门的学问,拿今天的话讲,学五明即是学科学技术。指通达有关技术、工艺、音乐、美术、书术、占相、咒术等之艺能学问。
内明
内明,就是我们的本行,做一个出家人,一个佛教徒,对于内典的佛学要研究。
声明
声明,就是语言学。你能够多懂得一种语言,出门就多一个方便,何况还要用佛法度人,这是很重要的。
医方明
医方明是指医学知识,医治人们疾病的经验、学问、方法,称为医方明。对医学、医药的常识有所了解,以医药来方便摄化众生。
工巧明
工巧明:建筑工程、世间的一切技术,你懂了,就不是外行。工巧明可分为二:身工巧,凡细工、书画、舞蹈、刻镂等艺能。语工巧,指文词赞咏、吟唱等艺能。
因明
因,指推理的根据、理由、原因。明,指显明、知识、学问。因明相当于现代的逻辑学,是做学问思辨的方式。弘法必须辩才无碍。因明,是佛教最完美的论理学。
我们要学做菩萨,行菩萨道,度化他人,不是凭一点学问就足够了,而且需要多方面地去学习,去探究。
广学博究,对一个现代人,尤其是佛弟子来说,是很需要的,它虽然是件不容易做到的事,但只要我们能够下决心,有恒心去下苦功,"恒为成功之本",一定能够克服种种困难。
一门深入与广闻博学
对于佛法,广闻博学易,但真能做到博学、达到究竟圆满了义,是非常难的。有些人初入佛门,便开始广泛学习、研究各种教派经论、教理,却学而不精,未能通达究竟圆满的教义。学佛之人,为的是开启自己智慧,明自心、见自性,但若同时学习众多法门教理,很难契入本心。譬如有人欲学武术,同时拜了多位师父,跟随学习,每日起早贪黑,看似非常用功,几年下来,只是学到了各家武术的基本功和理论知识,但却未能精通一家武功。这样学武,样样都会,却样样不精。学佛之人,也是如此,未能通达一个法门之时,且不可过多学习、修持多种法门,应当一门深入。当证悟之时,方可广闻多学,博览群经,达到触类旁通之作用,如此才会不走弯路。
若不一门深入,不实学实修,即便是将经典倒背如流,出口成章,也未能通达。若不通达,纵学再多,毫无益处。诸学道人,先当一门深入,扎实用功,开启智慧,契悟本心,自度之后方可度人。若不专修专学,过多分散自身精力,将难以入道。又如学武之人,样样不精,忽有一日,遇到一位武功高强之人,与其切磋,很难得胜,但平日闲聊之时,自己却是夸夸其谈,似是功夫了得。广学多闻而不究竟之人,也是如此。
在未能开启自性智慧之时,要一门深入,不可贪多,待证悟后,广闻多学,通宗通教,接引不同根性的众生,广演妙法,契机契时,真实利益发心出离解脱之众生。
(待续)
★ 往期回顾 ★
▲每日一偈 | 举难劝修——贫穷布施难①
▲每日一偈 | 举难劝修——豪贵学道难②
▲每日一偈 | 举难劝修——弃命必死难③
▲每日一偈 | 举难劝修——得睹佛经难④
▲每日一偈 | 举难劝修——生值佛世难⑤
▲每日一偈 | 举难劝修——忍色忍欲难⑥
▲每日一偈 | 举难劝修——见好不求难⑦
▲每日一偈 | 举难劝修——被辱不嗔难⑧
▲每日一偈 | 举难劝修——有势不临难⑨
▲每日一偈 | 举难劝修——触事无心难⑩
编辑|妙莲
责编|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