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四十二章经》
第三十三章智明破魔
佛言:
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
挂钟出门,意或怯弱,
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
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
精进勇税,不畏前境,
破灭众魔,而得道果。
在本章中,佛陀教学道者应坚持"三无漏学"。什么是"三无漏学"?即戒、定、慧。我们要去除烦恼、学道要有所成就,绝对不能缺少三无漏学。
"佛言:夫为道者"等七句,是指学佛人应有威猛的精神,就如战士上前线打仗一样。古人打仗,上阵前要穿上铠甲;"铠"就是铁甲、战衣。出征后如果没有勇猛心,就会临阵怯懦而阵亡或半途而退。
古人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个人奋勇向前,不畏艰险,守住关口,纵使万人,亦无法攻破,此一人有万夫莫开之勇。披挂铠甲欲出门时,心中胆怯懦弱,提心吊胆,或走到半路因为害怕而后退;或与人征战时死在战场;又或是此人勇猛无敌,得胜而归。
一人与万人作战,结局也有多种。佛用这个比喻,对于初修道者,首先要戒律清净,意志坚定、发出离心、利他菩提心,切勿怯懦菩提路遥远、畏首畏尾;修道之人,不可半途而废,不可因修行多年,未见成效而放弃解脱。
另有修道之人,修行之中,因为执著,或是贪恋,而入魔境,偏离正道;亦有修道之人,修行之中,克服种种困难,破除重重障碍,最终获得解脱圣果。
佛用一人与万人作战来比喻修道之人,每日都与自己生起的无数妄念斗争,不令妄念占据内心,应恒时念佛、忆佛,令虔诚心、恭敬心恒时存在,让烦恼、妄想无处显露,亦如站在悬崖险地的关卡之上,提高警惕、随时提防,不令一人能够靠近关门,最终无人能够冲关。众生的分别、妄想亦是如此,若能时时提起正念,令妄想、杂念无法生起,并非妄想生起之后再去对治,而是恒时忆佛,令妄想无处可生,如此行持,能够快速降服妄心,本具真心最终得以显现。
学道之人,应具足"戒定慧"三无漏学,以降伏内心的杂念。但是无始以来,凡夫虚妄的习气、妄念却很多,这种杂念心也是由一念妄心生起;就好像小孩子玩肥皂水,以一根吸管沾着肥皂水,就可以吹起一粒粒五彩的水泡。
这些妄念时时迷惑着凡夫,学道的人要克服杂乱心,有如和万人作战一般,应当坚持道心,具足勇猛的毅力向前精进。
若要使外境不染于心,必须修行守戒,就如战士披挂铠衣上阵,才不致受伤,如此,不仅戒体不会受到污染,也能使学道者勇猛精进,所以"戒"是护心、护身的法宝。
"沙门学道"等六句,提醒学道者一定要坚定道心,临阵无惧,专心一志于道业,不可怯懦!纵使外面有千军万马之敌,也不可心生畏惧;反而要提起大丈夫的勇猛心及克服逆境的气魄,决不被魔境打退道心。
欲求无上佛道,应当坚定信心,发勇猛出离心,持之以恒,不可放逸,不可三心二意,心与行为当应一致,时时刻刻莫忘出离、解脱,诵经持咒、忆佛、拜佛,勇猛精进,反观内心,毫无懈怠之念,恒时能令身口意三门清净,不可身在拜佛,心中妄念纷飞,不拜之时口中又是非不断,如此与解脱之门背道而驰,不为精进。
修道之人,当一心寻求出离,坚持不懈,不畏惧面前出现的各种逆境,面对各种诱惑、金钱名誉等,或是被人辱骂、讽刺等,心无所惧,亦无贪恋,亦无所执,无所动摇,如此即可破除种种魔境,消灭种种虚妄之心,因此而断除无明烦恼,获得道果。
众生与佛,一念之间,迷时佛是众生,悟时众生即佛。迷惑之时,心被染污,背觉合尘,觉悟之时,清净心现,背尘合觉,当下解脱自在。
学道若是没有充分智慧和勇猛锐利的精神,容易退失道心,在初发心时虽然很热诚,但是后来却慢慢地退失了。这就是定力不够,慧力不具足,没有勇猛的精神;若能坚心一志地向前精进,就不会半途而废,这就是定的力量。
修行一定要有殉道的精神,否则无法成就道业;殉道的精神就是要有勇猛的心志,志若不坚定,慧力就无法产生。譬如赴战场,而且在战场上需一人对付万人;修行则是以一心对治万念,所以必须具备"戒、定、慧"力,才不会半途而退,尤其慧力则可以"一人敌万人",也就是一心可敌过万念。
总之,学道要具足三力:挂铠临阵的精神(戒力),不半途而退的毅力(定力),以及与万人格斗的慧力;必须三力合一,才能破除无始的魔障而证得佛果。
●每日一偈 |《佛说四十二章经》经序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四——色欲障道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五——欲火烧身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六——天魔娆佛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七——无著得道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八——意马莫纵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二十九——正观敌色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欲火远离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一——心寂欲除
●每日一偈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二——我空怖灭
编辑 | 妙莲
责编 | 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