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王华 日期:2019-08-28 16:19
地藏大慈悲
誓愿永无尽期
所化成佛数难思
犹秉声闻仪
直待狱空生度尽
方肯示证菩提
恳祈冥显施恩资
海会预莲池
佛教有许多讲孝道的经典,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盂兰盆经》、《地藏经》等,今天就跟大家讲讲《地藏经》的要义,与大家分享。时间有限,整个《地藏经》全部讲完时间来不及,只能讲讲大意,讲讲主要内容。
按照传统,讲经一般按天台宗的方法。天台宗首先从判教入手,判教是什么意思呢?天台宗把佛所宣讲的经典判为五时八教。五时,就是按照佛说法的时间顺序来分,分别为"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槃"。八教,是以经典内容归类,把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典判设为"藏、通、别、圆",又称之为化法四教;以佛陀说法的方式、方法为划分依据,则又可判为"顿、渐、秘密、无定",称为化仪四教。如此把经典分类、剖析,讲明经典含义,就是判教。《法华经》是天台宗在判教中最有特色的经典,天台宗跟其他宗派不同也就在于《法华经》,称其是法华涅槃时,是五时八教中最后一时,是圆满时。这就是天台宗讲经的方法、特色。
《地藏经》全称是《地藏菩萨本愿经》,是释迦牟尼佛为母说的法,是一部孝经,全篇不长,共十三品。先来看经题的大概意思 。"地藏"这两个字,"地"讲的是大地,生长一切、运载万物;"藏"是宝藏、储藏,大地能够储藏一切宝藏。佛法是心地法门,即心如大地,心地是一切智慧、福德的保障,智慧福德都是从这里生长,就像六祖慧能开悟时所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智慧福德三身四智、五眼六通,都是我们每个人本来就有的、本来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由心而生是自性的显现,是佛法之精髓,佛陀证悟此事相,毫无保留地教化我们,希望我们能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让我们能悟入佛知见,像《法华经》所讲"开示悟入佛的知见",才能得自在乐。
如果如来不讲这些法 ,我们就永远都不会知道。经典上说"譬如暗室宝,无灯不可见",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哪怕有一颗宝石,如此好的宝贝,没有灯照着就看不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没有人宣说佛法,再高的智慧也理解不了佛法的真谛。
"本愿"是根本大愿,是自性的流露,度一切众生出生生死苦海,到涅槃彼岸。菩萨是自觉觉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人,是"不是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人。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凡是泥塑木雕的就是菩萨,土地、财神都被称为菩萨。在灵隐寺旁北高峰上供有财神,逢吉日良辰来拜祈的信众非常多。有一年从年初四的晚上到年初五的下午,20个小时内上北高峰拜财神的有将近5万人,大家都说拜"财神菩萨"。把财神通称为"菩萨",其实是误解。因为财神还只是普通的神祗,不是菩萨。菩萨能让众生离苦得乐,最终迈向涅槃的彼岸,财神只能满足人们对钱财的欲望,不能了脱生死,跟菩萨不同。
翻译这部经典的是唐朝于阗的一位沙门。于阗就是今天新疆的和田。大家大概都知道上好的白玉产自和田,却不知道历史上和田是佛法传入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地点,历史上还出过很多高僧。《地藏经》的翻译者叫实叉难陀。沙门是"勤熄"之间,熄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有许多师父会在自己的别号前面加上沙门,比如我叫光泉,就是"沙门光泉"。现在有许多法师这样自称,是为了勉励自己,要好好修行。沙门并不是佛教当中独有的自称,在印度历史中所有修行人通称为沙门,就是修行人。勤修戒定慧,戒定慧是我们的自性本具,因为贪嗔痴从禅宗的角度来讲本来没有——"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沙门原来的意思是返本还原,除去本来没有的,恢复本来有的,也就是恢复本来面目,禅宗对此讲的比较多。实叉难陀是什么意思?是"喜学"的意思。这位大师应赫赫有名的武则天邀请,携带经卷来到洛阳,后来同菩提流支、义净法师等一起来译经,他最知名的成就就是译出了《地藏经》。
《地藏经》共十三品,从内容上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从第一品"忉利天宫神通品"到"分身集会品",这两品主要介绍地藏菩萨是幽冥教主,誓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藏经》告诉我们,地藏菩萨是永远劫来分身无量、化度众生,出地狱,升人天,行孝道,培福德,从发心度自己的亲人开始,再扩大到度一切众生。这一部分介绍了地藏菩萨过去生中示现为长者子、婆罗门女、光目女、国王等身份,为我们提供学习的榜样,这是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包括"观众生净业缘品"、"阎浮众生业感品"、"地狱名号品"这三品。主要是讲地藏菩萨教化的对象。《地藏经》教化的对象都是些什么人?因为不孝父母、不敬三宝、不信因果,带来种种造恶、种种罪业,要受地狱的苦报,所以地藏菩萨要救度众生。这里讲到有许多地狱,佛教说的地狱跟轮回的观念相关,地狱在许多佛经中有出现,最常见的《佛说立世阿毗昙论》中称之为"泥犁耶",梵文意思是没有喜乐和福德的地方。另外在《妙法莲华经玄赞》中称之为"那落迦",即没有喜悦和喜乐的地方。佛经上讲有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众生,欲界中有六道轮回: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修罗道、人道、天道,最苦的就是地狱道。在这里众生不但没有一丝的喜悦,还受到种种折磨。《地藏经》中介绍了各种各样、无量无数的地狱。众生造不同的业,种不同的因,下到不同的地狱遭受各种痛苦,直到业报受尽才能出离痛苦的无间地狱。因此地狱中的众生就会感觉时间特别长,《地藏经》上讲"求出无期",即离开地狱遥遥无期。
佛教的另一部经典《盂兰盆经》中讲佛弟子目犍连以神通力去地狱看望母亲。其母在世时造种种业,做了许多错事而转生到地狱。尊者想用神通使母亲出离地狱,竟毫无办法。然后,尊者想以饮食供养母亲,其母把这些饮食放到嘴边,饮食却变成火炭,根本不能享用。尊者非常痛苦,到佛前请教:"发心、修行和成就集于我身,却对救度母亲毫无办法,怎么办?"佛说,要凭借众僧之力。众僧是什么?僧 团,要凭借僧团的力量。僧众通过安居、修行,境界得到提升,在三个月中的认真修持里充满无量无数的功德。集合大众的力量,尊者的母亲就可被救度,出离苦海。尊者依据佛所讲,在七月十五用五谷百味、各种瓜果供养佛及僧众。大众师父们就一起回向,将功德给尊者的母亲,由此她能够出离苦海。可见出离地狱非常不容易,所以《地藏经》上讲求出无期,这是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包括"如来赞叹品"、"利益存亡品"、"阎罗王众赞叹品"三品,主要讲地藏菩萨教化众生的方法。《地藏经》讲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现在娑婆世界众生平时起心动念,心里所想、所做的事情都是在造作恶业、追逐名利,充满着贪嗔痴慢疑等。有些人随心所欲地曲解佛的经典,造作恶业,所以经上讲起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阎浮提众生都在造作地狱因。众生愚昧,不知道这些事情做下去是有因果的,这个果在哪里?是地狱的果。佛教中有一句"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做事时首先考虑产生的结果,做事后是好的结果还是坏的结果,要是地狱果就坚决不做。众生往往不去考虑地狱果,果报来临时才开始后悔,这是一个问题。阎浮提众生大都在造地狱因,这也告诉我们修行在起心动念之间。什么叫修行?就是管好身、口、意三业!有些人来寺院里请教佛法,师父们告知其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做才是正确的方法,但是有好多人不理解,认为自己要问的是怎么打坐、怎么持咒,在这方面没有获知要领。要知道持咒、打坐仅仅是修行中的一个法门,佛讲的修行有八万四千法门,在日常生活中管住自己的身、口、意三业,就是修行。天天打坐、念佛,却管不住自己的身、口、意,打坐、念佛就毫无意义。比如在寺院里一切都好,离开寺院后到外面,就开始论人是非短长,这个师父今天对我怎样,那个师父对我怎样,在寺院里看这个师父在干什么,那个师父在干什么,杭州人讲"噶是噶非",这就是个问题。
居士不懂得佛教僧众的戒律,不能说四众过,说了果报就很严重。《地藏经》上讲毁谤三宝,堕无间地狱,求出无期。所以因果都是从口造作恶业,从念造作恶业,所以一定要守护好自己的身、口、意。现在中真的要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念、妄想、行为,非常不容易,一定要勤修戒定慧,守护自己的三业。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心念清净了,才能造善业。《地藏经》说要时时警惕,应该在起心动念上下功夫,不要造三恶道的因。所以,学习这部经典,对我们平时的修行就是一个很好的对照,看一看平时做的跟经上讲的是不是一样。
第四部分即最后一个部分包括"称佛名号品"、"校量布施功德缘品"、"地神护法品"、"见闻利益品"、"嘱累人天品"五品。这五品讲什么?地藏菩萨度众生的目的。即度众生出地狱,重新生到人天当中,再引导其走成佛的道路。为什么呢?因为佛讲三世诸佛皆在人天成佛。要成佛,修成菩萨,在地狱、饿鬼、畜生道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投胎到人道后才有成佛的可能和希望。人只要精进、发心,如法修行、持戒,就能成佛,所以人道非常重要。《地藏经》讲地藏菩萨已化度成许多众生成了菩萨、佛,这些人有无量无数。有人怀疑,地藏菩萨只是菩萨,怎么能度众生成佛?《地藏经》中说得很清楚,地藏菩萨在做国王时,就已经与邻国国王同时发愿认真修行,他的愿心是什么呢?"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意即一定要度众生,地狱众生度尽后才成佛。与他同修的另一位国王早成佛道,而从修持的境界来说,地藏菩萨早已达到十地菩萨,这是菩萨中的最高层次,也就是佛的果位,只是没有佛的名号。所以,大家对这一点不用怀疑,菩萨的愿心非常崇高、伟大,非常了不起。这就是《地藏经》的内容。
转载自《坐看风云》·释光泉著
摄影 | 一叶
责编|妙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