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楹柱联——古德此安禅 似岳镇西湖

编辑:西行者 日期:2020-05-17 14:41




  楹联是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是汉文字组合的艺术精品,其语言精炼、遣词典雅、格律严谨、意境优美、韵味隽永。就楹联的表现形式而言,它是一种书法艺术;从内容来看,它更是重要的人文史料。 


  名寺名联,盛传不衰。杭州灵隐寺文化底蕴深厚,诸多楹联结合佛教文化精髓,涉及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经典故事、宗派源流等范畴。在灵隐寺,仔细品读欣赏精彩的楹联佳作,能更好地了解佛教所主张的自然和人文高度和谐的文化内涵,给人以启迪和警醒,起净化心灵的作用。




  杭州灵隐寺殿堂挂诸多楹联,引人驻足,回味无穷。今天我们欣赏“中国书法界之泰斗”马一浮先生题撰写的挂在灵隐寺大雄宝殿内正面抱柱上的一幅楹柱联。






古德此安禅 似岳镇西湖

看庭前树老 陌上花新

衲僧莫道闲机境


林神常奉足 喜法流东土

任师子嚬呻 象王蹴踏

游人只认好溪山

(大雄宝殿内抱柱联 马一浮题)






  马一浮(1883~1967),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


  马一浮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浙江大学原教授。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


  马一浮擅长书法,各体皆备,碑帖兼取,尚古而脱古,自成一家。尤精行草及隶书,行草运笔俊利,章法清逸而气势雄强,横划多呈上翻之势,似淡拘成法,拙中寓巧,气格高古;隶书取精用弘,形成用笔温厚、结体潇洒之特点。亦善治印,朴茂而富韵致。他的篆书直接取法李阳冰,隶书则以《石门颂》为宗。其行草书体,集各种书体于一身,自成风格。亦善治印,为西泠印社成员,其印朴茂而富韵致。他为灵隐寺大雄宝殿撰写的此联,体现了在佛学和禅宗方面的深厚功力。




  上联



  古德此安禅,似岳镇西湖,

  看庭前树老,陌上花新,

  衲僧莫道闲机境;


  古德此安禅


  古德,是对年高有道的高僧大德的尊称。有诗云:若非仙官謫降,便是古德转生。《景德传灯录·诸方广语》曰:


  先贤古德,硕学高人,

  博达古今,洞明教网。


  安禅  佛教术语。指身心宴然入于禅定,俗称打坐。“古德此安禅”,是说灵隐寺自古以来大德接踵、高僧辈出。


  岳镇西湖


  汉语有岳镇渊渟的成语。成语的意思是:如山岳屹立,如渊水停滞。用以形容军队稳定,不可动摇。后多用以形容人坚定沉着。也可指封疆大吏。唐 白居易 《为人上宰相书》:“岳镇闕而不知所取,臺省空而不知所求。”


《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尔乃回舆驻罕,岳镇渊渟。"李善注:"《孙子兵法》曰:'其镇如山,其渟如渊。'"


  岳镇西湖,寓指灵隐高僧名声显赫,全唐诗有诗赞云:


  灵隐峰上,春日秋天。

  风生松柏,如师在焉。

  持教门人,楚英吴杰,

  儒方荀孟,道比文列。

  宿习未尽,妄涕犹雪,

  宿已忘真,如水如月。


  庭前树老


  古诗中常有庭前树,庭前花的词句,如杜甫作《叹庭前甘菊花》: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楹联庭前树老,“老”的字面意思是,富有经验,阅历深 。联句有其寓意,特指享有盛誉的古德。


  陌上花新


  陌(mo)上,就是"田间",古代规定,田间小路,南北方向叫做"阡",东西走向的田间小路叫做"陌"。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宋代苏轼有《陌上花三首》其一: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苏轼的诗句是说:春天时节,陌上鲜花盛开,蝴蝶在翩翩飞舞。这迷人的春色,跟“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时的景象并无不同。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吴越王朝早已灭亡,吴越王妃也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了令人凄然的故事传说。尽管吴越王朝!的遗民已渐渐地衰老,但游女们仍在长声歌唱《陌上花》,以寄托对王妃的追忆与悼念。


  楹联陌上花新,寓意为古德的法脉,薪火相传,后继有人,领异标新。


  衲僧莫道闲机境


  衲僧:特指出家人。唐黄滔 《上李补阙》诗云:“諫草封山药,朝衣施衲僧。” 元萨都剌 《江城玩雪》诗:“舟子迷归寒浦外,衲僧疑在白云间。”


  莫道:莫:这里作“不”解。道:指说、讲等。莫道,就是“不讲”。例句:莫道泥泞路难行,雨过天晴就是春。


  闲机境:禅宗临济义玄开示云:“山僧与么说。意在什么处。只为道流一切驰求心不能歇。上他古人闲机境。”意思是说:山僧这么说,意在何处?只因道流,一切驰求,心绪就不能歇息。这是上了古人闲机境的当。禅不在闲机境上,不在那一朵梵天供养的青莲花上,不在拂子上,不在指头上,也不再竹篦上,不要中了祖师考验你的圈套。


  衲僧莫道闲机境:此联句之语境,是言这里的出家人,哪里会去理会“庭前树老,陌上花新”,只做本分事,续佛慧命,依教奉行,光大宗门。



  下联


  林神常奉足,喜法流东土,

  任师子嚬呻,象王蹴踏,

  游人只认好溪山。


  林神常奉足


  林神:《华严经 世主妙严品第一》记载,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诸神云集。“复有不可思议数主林神,所谓:布华如云主林神、擢干舒光主林神、生芽发曜主林神、吉祥净叶主林神、垂布焰藏主林神、清净光明主林神、可意雷音主林神、光香普遍主林神、妙光回曜主林神、华果光味主林神……。如是等而为上首,不思议数,皆有无量可爱光明。”


  楹联中提到的林神,泛指灵隐诸护法神。


  奉:恭敬地用手捧着;供养、奉养、供奉、侍奉、奉承的意思。


  足:充分,够量的意思 ;如:足月、足智多谋。


  林神常奉足的意思是:问句,为什么灵隐寺得到这么多护法神的护法呢?


  喜法流东土





  法:大乘佛法。


  流:法脉流传。


  东土:相对西方而言。古代称中国为东土、震旦。《穆天子传》卷十五:“ 西王母 为天子謡……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古代印度称中国为震旦。《佛说灌顶经》卷六:“阎浮界内有震旦国。”震旦,东为震;旦是指早晨太阳刚刚升起时候。


  灵隐寺大雄宝殿盖印处有一枚古印——“法水长流印”,上面刻有12字(灵隐云林禅寺法水长流之印 )。


  灵隐寺的法脉传承,直接来自于古印度。晋咸和元年(公元326),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来到杭州,登武林山,见有一峰,叹道:"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一小岭,不知何时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故山名"天竺",峰名"飞来",地名"灵隐"。慧理在飞来峰下建灵鹫寺、灵隐寺、灵山寺、灵峰寺、灵顺寺,史称慧理"连建五刹"。至今,飞来峰下有理公塔、理公岩(亦名燕寂岩)、理公床、《理公岩记》摩崖石刻。


  喜法流东土:语境是言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传至东土的大乘佛法,在灵隐得到发扬光大。


  师子嚬呻





  师子:即狮子;狮子是林中之王。佛法超越一切世间出世间法,能摧毁降服一切外道和魔道。大智度论谓佛为人中狮子,佛所坐之处,称为狮子座;佛说法,称为狮子吼。


  佛,为无上师。狮子座、狮子吼,在佛经中,写为师子座、师子吼。


  师子嚬呻:即师子奋迅三昧、师子三昧,指入禅出禅极迅疾而奋勇修行的一种禅定。内断烦恼,外伏外道二乘,开大悲法门。晋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以大悲身,大悲门,大悲为首,大悲随顺方便法,入师子奋迅三昧,令一切众生乐清净法。”


《华严经探玄记》卷一八释曰:“(此三昧)从喻为名。谓如师子奋迅之时,诸根开张,身毛皆竖,现其威怒哮吼之相,令馀兽类失威窜伏,令师子儿增其雄猛,身得长大。今佛亦尔,一、奋大悲法界之身,二、开大悲之根门,三、竖悲毛之先导,四、现应机之威,吼法界之法门。”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一,师子奋迅三昧,指娴熟“九次第定”后,可以覆盖一切之禅定:“行者住此法门,即能覆却遍入一切诸禅,熏诸观定,悉令通利,转变自在,出生诸深三昧种种功德,神智转胜。”


  象王蹴踏




  象王:佛教经典中常提到象,例如以象王来譬喻佛的举止。据《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八一所载,佛有八十种好,进止如象王,行步如鹅王,容仪 如师子王。


  白象也是高贵种性的象征,如释迦牟尼佛入母胎时,化作白象形,表示佛陀体性善柔和而且具有大势力。《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中记载:"菩萨观降胎时至,即乘六牙白象发兜率宫。无量诸天作诸伎乐,烧众名香 ,散天妙花,随从菩萨。”在《摩诃止观》卷二中说,六牙白象代表菩萨无漏六神通。


  象王蹴踏(cù tà)蹴踏,即行走;奔跑。禅宗语录云:


  龙腾沧海,鱼鳖潜踪。

  虎啸高岩,群狐并迹。

  象王蹴踏,宝岸皆崩。

  师子颦呻,猛兽隐匿。

  目连鹙子,运智及通。


  佛教认为,象有大力,表法身堪能荷负;白象,因而为白色,表无有烦恼杂染。白象六牙,表示六度;四足,表示四如意。普贤菩萨以乘之六牙白象,即比喻其大慈力。



  游人只认好溪山


  这是一句反问。为什么来灵隐寺的游客,只认好山好水而游览,却不知灵隐道场的奥妙。提醒大众,不要被眼面的风光美景所转,不可心攀外缘。




  赏析


  此楹联不同于一般古迹名胜之制。此景此情,胜似仙境。斯人斯世,成就大业。言简意赅,古意盎然,具四两拔千斤之妙。


  上联似乎在写古代高僧参禅用功,如同山岳坐镇西湖,无论是庭前树老,陌上花新,皆是触发禅悟之机。暗喻千年道场的历史和法脉传承、薪火相传,后继有人,领异标新。


  下联从为什么灵隐寺得到诸多护法神欣喜护法写起,师子嚬呻、象王蹴踏,暗喻千年古刹法水长流之成就,末句提醒人们不要追求感官和名利场上的满足,召唤众生觉醒。


  楹联领字运用巧妙,上联的“看”、下联的“任”,在联句里起到统领作用。作者在平实的语言中寄寓楹联佛学哲理,阐释了佛法的深刻意蕴:灵隐之神圣,在于这是一片“佛地”,并非只有好山好水好风景,以文字事入般若门。


  震法雷,击法鼓, 布慈云兮洒甘露,

  龙象蹴踏润无边, 三乘五性皆醒悟。

——《永嘉大师证道歌》偈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