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西行者 日期:2020-07-15 15:39
斑斑之兽本山林,升堂入室作舆卫。
小僧奉施军持水,弭耳来受救渴供。
胸中猛虎自调服,是故异物成一家。
我观阎浮提众生,同床猜忌若冰炭。
——宋 黄庭坚《罗汉赞》
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 第十一尊至第二十六尊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第贰拾伍尊
达摩波罗尊者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达摩波罗尊者铜像
诗 偈
大海平静藏波涛,大地平坦有陷阱。
莫将罂粟认香花,志毅心坚事可成。
偈解:
平静的大海之下暗藏惊涛骇浪,平坦的大地上也时有陷阱。不要被罂粟美丽的外表迷惑,有坚毅的意志方能成就大事。
此偈教导我们,你遇到的境况可能表面平静,实则内含凶险,宜谨慎考量,不要被事物炫目的外表迷惑,以免作出错误的判断。
尊者法相
尊者法相所现为傲然静坐,双腿随意放置,左手护膝,右手执经卷,神态极富威严。尊者聪慧出众,学识广博,勤于修行,思路清晰。
灵隐寺五百罗汉画像碑刻
五百罗汉第贰拾伍尊,达摩波罗,译作护法。六世纪印度达罗毗萘国建志补罗城人,为该国大臣之子。印度十大论师之一。
尊者自幼崇信佛法,于数百里外的寺院出家为僧。据《大唐西域记》卷五载,时佛教衰微,国王崇奉外道,特地请来一位外道论师与寺中僧众进行辩论,如外道论师获胜,将禁止佛教流行。僧众害怕失利,无人出场。
值此危难之际,尊者挺身而出与外道辩论,一举获胜。结果使外道论师皈依佛教,进一步扩大了佛教的影晌。
尊者博学弘远,与清辨菩萨争有空之义,造世亲菩萨唯识论三十颂之解释,而弘其正宗。极大乘佛教瑜伽唯识之旨,被视为印度佛教十大论师之首。曾住持印度那烂陀寺,玄奘曾从其弟子戒贤为学。
尊者生平
达摩波罗尊者,六世纪印度达罗毗荼国建志补罗城人。他学识渊博,是大乘佛教瑜伽行宗的巨匠,被视为印度佛教十大论师之首。
达摩波罗的父亲是当时的朝廷大臣,地位显赫。虽然生活在一个富贵荣华的环境中,但是达摩波罗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他性情文雅,世间万般事物中独独只对佛法抱有浓厚的兴趣。十几岁 的时候,他偷偷逃出家门,一个人跑到离家数百里的寺院里当了和尚。
达摩波罗聪慧出众,并且勤于修行,很快从师兄弟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受师父喜爱的弟子。他熟读各种佛教经文,尤其对佛教义理有着精辟的见解,在于同门弟子谈经论道时,他总能以条理清晰地思路胜出一筹,几乎从来没有遇到辩论对手。
在一次事关佛教存在的辩论中,达摩波罗以佛陀的伟大事迹,演说了佛法的精妙义理,在战胜外道法师的同时,还使对手心悦诚服,当场发誓放弃外道,诚心皈依佛教。这次胜利不仅重新巩固了佛教的地位,而且使僧众们对佛陀的信仰更加坚定了。
这位尊者学识广博,他总结了历代的观点,写成了《唯识论》这部经典佛学著作。他曾一度主持过印度最著名的寺院那烂陀寺,收授弟子,广传佛法。他培养的著名弟子中,有一个名叫戒贤的,后来成为中国唐代名僧玄奘的师父。
玄奘与戒贤论师
戒贤论师是达摩波罗尊者的弟子。玄奘西游时,戒贤论师年已百余,时为那烂陀寺大长老,德高望重,名震四天竺国,玄奘师事之,学习、弘传法师所传承佛法理论。当时,众人非常尊敬戒贤论师,不直呼他的名字,而尊称他为“正法藏”。戒贤论师向玄奘传授《瑜伽师地论》等教授。
据资料记载,当戒贤法师见到玄奘,听说他来自东方大唐国时,竟然老泪纵横、泣不成声。戒贤法师的弟子向玄奘解释了其中原委:
三年前戒贤法师身患怪病,痛苦万分,无法忍受,正想自杀以求解脱时,忽见文殊菩萨降临,指点他说:‘你在久远劫前,作过多次国王,做了许多迫害恼乱百姓的恶行,本应堕落恶道(地狱、饿鬼、畜生称为恶道),长久受大苦报,由于你宏扬佛法的缘故,得以免除将来的地狱大苦报,将它转变成目前的人间小病苦,你要忍受。再过三年,有位大唐国僧人会到此拜你为师,求受佛法,你将佛法传授给他后,身体就会康复。’
戒贤法师于是强忍病苦,力行忏悔,终于等到了玄奘的到来。后来,他的病痛果然消除。若非菩萨指明往世因果,或许有人会说,如此有修行的得道高僧,怎么还会有这样的病苦折磨呢?其实这全是往世业因成熟,但是他所作的功德还是将后报重报转成了现报轻报。
玄奘法师回国后译出的《瑜伽师地论》,成为我国佛教史上最重要的论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