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西行者 日期:2020-08-12 14:15
农历六月廿二,是南北朝时期高僧南岳慧思大师的圆寂之日。我们纪念慧思大师,学习慧思大师的弘法护教精神。
慧思大师行持谨严,悟证高深,也因培养出了天台智者大师这样的一代宗师而名扬天下,被尊为天台宗第三代祖师。事实上,慧思大师的深密慧解与精妙教道不仅仅源于他对经论的反复研读,更多的是来自于他的禅观。慧思大师也是中国佛教史上因定发慧、自禅出教的典范。
慧思大师(西元515-577)俗姓李氏,北魏南豫州武津人(今河南上蔡)。幼时得见《法华经》,生大喜悦。及至出家受具后,谢绝人事,专诵《法华》,日仅一食,不受别施。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34)因读《妙胜定经》,看到经中赞叹禅定功法,师遂发心修定,遍访明师善友。
时北齐慧文禅师聚徒数百,道风清肃,僧俗共钦,乃往谒之。师领受文师口授观心之法后,昼则勤劳僧事,夜则坐禅达旦。初三七日,发少静观,见一生善恶业相,倍加勇猛,遂动八触(即重、轻、冷、热、涩、滑、软、粗),发初禅。
禅障忽起,四肢疲缓,无力行步,身不随心。师深自观察:我今生病,皆从业生;业由心起,本无外境;反观心源,业不可得;观己身影,相有体空。如此观已,颠倒想灭,心性清淨,所苦顿除,又发空定,心境廓然。九旬法岁将圆,慨无所获,深怀惭愧,放身倚壁,背未至间,豁尔开悟法华三昧,大乘法门一念明达,十六特胜背舍徐入,便自通彻,不由他悟。后往鉴、最等师之处,述己所得,皆蒙印可。研练愈久,前观转增,于嵩阳间名行远闻,学徒日盛,乃以大小乘中定慧等法敷扬引喻,用摄自他。
北齐天保元年(550),师年三十六,在河南修习大乘,亲觐诸大禅师,游历诸郡。时朝廷敕国内大德禅师入朝供养,师设法辞避不赴。
天保四年(553)至郢州,为刺史刘怀宝讲摩诃衍义。时有诸恶论师以生金药置毒食中,师误食后命几垂尽,一心念“般若波罗蜜”,毒即消散。
天保五年(554)至光州,值遇梁孝元帝倾覆国乱,前路梗塞,暂止大苏山,数年之间归从如市。师之摄受徒众,供以事资,诲以理味,只欲学人悟自本心。又以道俗福施,造金字《般若》二十七卷,金字《法华》琉璃宝函。大众请讲两经,师即随文释义,曲尽幽玄,更命学士智顗(即智者大师)讲金经。
至“一心具万行”处,智顗有疑请问,师曰:“汝向所疑,乃大品次第意耳,未是法华圆顿旨也。吾昔一心顿发诸法,吾既亲证,汝不用疑。”顗即咨受法华行法,三七日中得入法华三昧前方便,发初旋陀罗尼,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师印可曰:“非尔弗证,非我莫识。”顗又咨问思师证十地否?师曰:“不是。吾一生望入铜轮(圆十住位),但以领众太早,损己利他,但居铁轮(圆十信位)耳。”
师住光州凡十四年,时往邻郡为众讲经,名行远播,归从者众,未免龙蛇混杂,是非数起,乃谓徒属曰:“大圣在世,不免流言;况我薄德,岂逃此债?此乃宿业所感,宜当顺受,此私事也。”北齐国祚将尽,佛法不行,师念当往何方避难,时空中有声告曰:“汝欲修定,当往南岳。”
光州地处陈齐边境,烽火之警迭起,徒众惶恐,不安其地,师乃于陈光大二年(568)率四十余僧离光州,径往南岳。及至,即告众曰:“吾止此山,只十年期耳,过此当事远游。”
▲南岳福岩寺
师一日登祝融峰,遇岳神会棋于此,神揖师云:“师何来此?”师曰:“求檀越一坐具地。”神曰:“诺。”
师飞锡杖,即以锡杖所停处造寺(即今福岩寺)。神曰:“师已占福地,弟子当何所居?”
师以神力转动一石鼓,石鼓逢平地而止,与神作庙址,所塑岳神犹坐石鼓(即今上封寺)。岳神乞戒,师更为说法要。
▲南岳上封寺
师尝指岩下谓众曰:“吾第一生曾于此坐禅,贼断吾首。”众共掘地,果获无首枯骨,今名“一生岩”者是也。
至西南隅,指一磐石曰:“吾第二生亦曾居此,此下吾前世骸骨。”
众举石验之,果得红白骨,联若钩锁,即于其地垒石埋骨,上筑一塔,以报宿修之恩,今名“二生塔”者是也。
又至一草木丛生地,指曰:“此乃古寺址也,吾第三生曾托居其处。”使人掘地,果有僧用器皿及堂宇之基,其地高爽,居岳之中,即于此筑台,为众说《般若经》,今名“三生藏”者是也。
寺乏水供众,师以杖卓崖,有虎跑地,泉水涌出(即今虎跑泉)。其余神异之事不胜枚举,时朝野钦敬,士庶仰从。
▲南岳一生岩
师将临终,于半山道场大集门下学众,连日说法,苦切呵责,闻者寒心。师告众曰:“若有十人不惜身命,常修法华、般舟、念佛三昧、方等忏法,能如是行者,我当供给所须;如无,吾当远离。”以苦行事难,竟无应者,因摒众敛念,趺坐示寂。
弟子辩灵不觉号哭,师开目呵之:“痴人出去,为何惊动妨乱我耶!”因更摄心谛坐。
众闻异香满室,顶热身软,状貌如生,春秋六十有三,戒夏四十有九,时在陈太建九年,岁次丁酉(577)六月二十二日也。
▲南岳慧思禅师塔
师于光大二年(568)入南岳,至是刚满十年,预言果验。师苦行卓绝,布服终身,缯纩之属一切不受。冬以艾草纳于布中御寒,徒属服装亦皆如此。常示众曰:
道源不远,性海非遥;
但向己求,莫从他觅;
觅即不得,得亦非真。
又偈曰:
顿悟心源开宝藏,隐显灵通见真相。
独行独坐常巍巍,百亿化身无数量。
纵令逼塞满虚空,看时不见微尘相。
可笑物兮无比况,口吐明珠光晃晃。
寻常见说不思议,一语标名言下当。
又偈曰:
天不盖 地不载,无去无来无障碍,
无长无短无青黄,不在中间及内外。
超群出众太虚玄,指物传心人不会。
凡所著述多出口授,门人笔成章句,无所删改。有《四十二字门》二卷、《无诤行门》二卷、《释论随自意》、《安乐行》、《次第禅要》、《三智观门》等五部各一卷、《大乘止观》四卷,并行于世。(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