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佛法的人,常常会听到这么一句开示:随缘不动心,不动心随缘。
随缘对我们修学佛法有很大用处。当你遇到危急时,或者病痛的时候,一切随缘不动心,那你就可得大受用。反之,如果危急的时候心慌意乱,病痛的时候大哭大叫,你的心散乱了,必将增加你的痛苦,更谈不上往生了。
比如念佛的功夫,除平时得受用外,最重要的是用在生死一刹那间。一刹那间不失正念,则“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如此就得往生。要是心一乱,不能随缘,就没有这种殊胜了。
尽管随缘不动心非常重要,但这要做到也并不容易。不能随缘,毛病出在什么地方呢?出在“我执”。我执心太重,起一切烦恼;我执心太重,造一切恶业;我执心太重,堕落三途…… 究其原因,我执心一起,便有四种烦恼:我痴、我见、我慢、我爱。这四种烦恼,即所谓“见思烦恼”,是一切凡夫都有的迷惑。
由于见思烦恼生,我们才堕落到凡夫位,进入了六道轮回。由善业因缘可生人天,由恶业因缘堕落三途,无量劫来出不了生死,就是因为见思烦恼。
打个比方,见思烦恼就好比一根拴羊的木桩,凡夫好比那只羊,这只羊的活动范围就是以栓羊的那根绳子的长度作为半径,绕着木桩转圈。绕得越深,圈子越小;绕得越浅,圈子就越大。但不管怎么绕,那只羊永远不能超过这个圈子,想到更广阔的空间去,就需要把这个桩给拔掉。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所有的人和事都是无常的,也就是随时会变化的。无常是因缘所生法的必然结果。种下了因,助缘到了,就会起变化,就会有果。
随缘不是懈怠,消极。而是在因上做出能做的所有努力,“果”上是好是坏都能坦然接受。不过“坦然”二字谈何容易?这就需要认识到“诸法无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个色身,乃至“我”这个意识,都是躯壳,都只是暂借的。其好其坏,又何必执着呢。“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随缘不动心,不动心随缘,怎么能够办到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持念佛名。当然,参禅、止观、诵经、持咒等都是要你随缘不动心,不动心随缘。但最方便的是持念阿弥陀佛名号。
阿弥陀佛是已成之佛,我们是未成之佛,他有四十八大愿,愿愿度众生。我们有了自力,更依仗佛力,自然更容易做到随缘不动心,不动心随缘了。
念阿弥陀佛的时候,这一声佛号要发之于心——从真诚心发出来;出之于口——把声音念出去;入之于耳——使自己的耳朵听得清清楚楚;然后还之于心。这样,虽在生死之中的娑婆世界,可是你已在西方九品莲华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