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处|二月二,龙抬头,你知道龙在佛经中是什么形象吗?

编辑:两车 日期:2021-03-15



2021年3月14日,辛丑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


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而“二月二”这天就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另一方面,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此时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所以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从唐朝就有“二月二,运高走,气高扬”之说,更有二月二放龙灯、放生、祈福开运大典等仪式。那么龙在佛教中是什么形象呢?和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龙又有何不同呢?



那伽龙众


《坛经》中六祖惠能大师有这样一句偈颂:“繁兴永处那伽定。”其中那(音nuó)伽二字是梵语Naga的音译,意译为龙众。


佛教中龙族的概念要远大于我们普通所知道的腾云驾雾蛇形神兽。他们没有固定的形态,胎、卵、湿、化依据业报,所投生的这四种方式都有。他们有大神力,能隐身,可变大变小,能飞能游,上天入地,种种神通变化,并且寿命可长达一劫。


繁兴就是繁杂多起的意思,永处意为常在。六祖大师那句“繁兴永处那伽定”是指在行住坐卧的四威仪中,虽历净染多途而心源常在定中,就如龙之静潜深渊,能现大变而不失定力,所以叫做龙定。



行云布雨


佛出生时传有九龙于空中吐水为其沐浴,在祇园前积成“浴佛池”,今遗址犹在。后世形成浴佛节,佛弟子在四月初八这天置九龙盆,以各种名香浸水灌洗佛像。由此可见,佛教中早已有龙能飞腾并吐水的记载了。


唐宋以来,帝王封五龙神为王,从此龙王成了为人们消除热恼而专司行云布雨的神,龙王治水则演变为中国民间普遍的信仰。


其实,并不是所有龙皆可去行雨,佛经中曾明确说明了,这是海龙王之职责。海龙王是如何布雨的呢?慈云忏主大师的《天竺别集》中有“得一滴之水,散之六虚以为洪流”之句:龙并不是吸海水以降雨,而是以其神力加持,令一滴水散成无数雨滴,普泽大地。



性多嗔怒


龙不仅有种种神通变化,也存在不少缺点,其中最严重的缺点是嗔恨多睡,这也是它托生为龙的直接原因,如《分别业报经》偈言“修行大布施,急性多嗔怒,不依正忆念,后作大龙身”;《长阿含经》云“先多嗔恚,不曲不端,犯戒斗诤,故生龙中”;《佛说阿难四事经》谓“射猎、屠杀、鱼网、中毒死者,其魂神或堕海中为龙”。


因为龙对杀害过它们的人类怀有宿怨,故能兴起灾厄疾病,所以《大般涅槃经》中说龙有四毒,闻声(龙和人类说句话)、见形(人类见到龙)、气嘘(龙给人呼口气)、触身(触碰到龙身),皆能害人。《佛说阿难四事经》也说:“国中多有盗贼水火变异变生,毒气流布,疾病纵横,悉是海中龙神鬼王之所为也。”


龙的业因导致它在生时、死时、淫时、嗔时、睡时等五时不能隐身变化,更有三种难以避免的苦:一、被热风热沙着身,烧其皮肉骨髄;二、恶风暴起,吹龙宫内,失宝饰衣,龙身自现;三、为金翅鸟所食,唯除阿耨达龙王能免此厄(见《长阿含经》卷十八)。



求佛免难


龙的天敌是大鹏金翅鸟,梵语名迦楼罗,之所以叫金翅鸟,因其翅膀是由众宝合成的。佛典上载,金翅鸟常栖身于四天下的大树上,躯体极大,两翅一张开,有336万里,所以称为大鹏金翅鸟。


金翅鸟每日要吃一条大龙王和五百条小龙,食时先将龙贮存在它的嗉中,然后再慢慢吞下,龙在嗉中欲死不能,欲活不得,痛苦不堪,不断发出悲苦之声。龙王见龙子龙孙即将绝灭,便向佛陀求救。佛陀赐龙王袈裟,教其分作无数布条,让每条龙拴在龙角上,这样大鹏金翅鸟便看不到龙,龙宫子孙也不用担心被吞噬。


大鹏金翅鸟求食无处,饥饿难耐,也来求佛。佛陀对大鹏金翅鸟说:“自今天开始,叫我弟子在午斋时,送一份米饭给你,足够你吃饱的。”直到今天,出家师父们在午斋时,还会送出七粒米,一粒米变成七粒米,七拉米变成四十九粒米,乃至变化为无量米,足够金翅鸟所食。



护持佛法


正是因为佛陀对龙和大鹏金翅鸟的哀悯,他们共同皈依了佛陀,常伴三宝,成为八部护法之一,也就是经典中常说的“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是以天、龙为首的八部鬼神,为首的是天,其次便是龙。释迦牟尼佛在涅槃前,就曾咐嘱龙王,咐嘱诸天,咐嘱他们要护持佛法。特别八位龙王(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娑伽罗龙王、修吉龙王、五德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斯龙王和优钵罗龙王),乃列于法华会上之护法善神。因此,龙在佛教中被视之为菩萨或护法神,在经典中常可见到其功德。


如《大集经》记载说:“尔时梵释天王、龙王、夜叉等,合掌向佛作是言……悉共守护”;《大云轮请雨经》等经载有称赞天龙八部威德的“天龙八部赞”;《海龙王经·请佛品》海龙王诣灵鹫山,闻佛说法,信心欢喜,欲请佛至大海龙宫供养,佛许之;其他如《孔雀王经》、《僧护经》等也均载有龙王护持佛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