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两车 日期:2021-06-14 08:43
持戒,梵语尸波罗密,译为持戒到彼岸。戒能规范人的身心,远离邪行、恶行。人与人相处,非戒无以提升自己,不致危害他人,是以佛弟子皆应持戒。
戒律可分为三种,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最基本的是五戒,最难受持的是菩萨戒。菩萨三聚净戒,除律己修身,受持佛的律仪戒外,还要执行摄善法戒,及利益有情戒。既要守口摄意身莫犯,使三业清净,不作恶事坏事,还要发菩提心,广行善事,利益众生,否则便是犯戒。
摄律仪戒:摄,是摄持、含摄、总摄的意思;律,是戒律;仪,是威仪。总摄一切戒律、一切威仪,叫摄律仪戒。
五戒、十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等,都属于摄律仪戒。这些戒律是要防止我们做各种坏事,是防非止恶的戒法。要好好持戒,一切戒律,不可以毁犯,一切威仪,不可以毁犯。受持律仪戒的原因有三:1、为了防止坠落,确保我们在善道中受生。2、世间的善人都能奉公守法,遵守法律,何况是一个菩萨行人?所以菩萨行者更应该杜绝各种侵犯众生的恶行。3、戒律能戒掉我们的烦恼,以它为依止,令我们不做因果上的恶行为,故戒律可以度我们毁犯的恶行为。
摄善法戒:菩萨行者发愿行一切善法,如果不这样做,就是他的过失,故应戒除。善法有六度万行,称为菩萨学处。
饶益有情戒:饶,是多多;益,是利益,多多利益一切有情。发心行菩萨道者,一定要发利益一切众生之心,以一切善法、资财等利益有情。
《大般若经》说:“云何名为菩萨持戒?若菩萨行布施,回向声闻或独觉,不求无上正等菩提,应知是为菩萨犯戒……若诸菩萨随所行施,一切回向无上菩提与诸有情,作大饶益,穷未来际,无有间断,应知是菩萨持戒。若诸菩萨随所护持,一切回向无上菩提与诸有情,作大饶益,穷未来际,无有间断,应知是菩萨持戒。”
持戒,有止作二持。
止持,对于一切恶法,应止则止。止,不要作,即是持戒;作,即是犯戒。对于恶法,止了就是持戒,不止则是犯戒,这叫作止持作犯。
作持,对于一切善法,应作则作。善法,就是第二聚的摄善法戒,和第三聚的饶益有情戒,都是应当去作的。对于善法,作了就是持戒,不作则是犯戒,这叫作作持止犯。
《发菩提心经论》言:“持慈心戒救护众生,令得安乐故;持悲心戒,忍受诸苦拔厄难故;持喜心戒,欢喜修善,不懈怠故;持舍心戒,怨亲平等,离爱意故。”可知菩萨持戒,既要防非止恶,还要本乎慈悲喜舍心,拔苦与乐,利益有情。一则止恶,一则修善;一则自利,一则利他。直至二利究竟,圆满菩提,便是持戒到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