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六月十五 不空三藏圆寂日

编辑:两车 日期:2021-07-24 11:27


据灌顶住,佩毗卢印。

心精冥感,如响斯应。

文殊现身,天王听令。

岂秘密功,不思议圣。


不空三藏,是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人,生于唐神龙元年(705)。幼年父母双亡,随舅父至中国康居生活。10岁时,又随舅父至武威。13岁时,到太原府。15岁时,落发为僧,法名智藏,具名不空金刚,或称不空智。


不空三藏出家后,拜金刚智为师,学习悉昙,讽咏梵经。20岁,在洛阳广福寺受具足戒,参与译场,传五部密法,开始了他弘法、护法、传播文殊信仰的生涯。



翻译经典,传文殊法


观中国佛教译经史,唐代翻译经典的数量是空前的,所译出的文殊类经典也最多,而这个成就尤其得益于不空三藏。


不空三藏自幼来华,通晓中国的语言文化。他20岁便参与译场经典翻译,在长安、洛阳、武威等地译出《金刚顶经》等显密经典110部、143卷。


《大正藏》中,直接以文殊冠名的经典有73部,唐代译出的就达35部。其中,不空三藏翻译14部、26卷,显教类3部、5卷,密教类11部、21卷,是唐代翻译文殊类经典最多之人,为密教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推崇密法 成就五台


密宗教法的鲜明特色之一,就是推崇文殊菩萨,重视文殊密法。密宗把许多真言作为文殊所传,将文殊列为传法二祖,不遗余力地弘扬文殊法。


文殊法的流行是从盛唐开始的,广为流行是密宗形成之后,不空三藏所译文殊经典,在当时达到了高潮。


金刚智和不空二位三藏法师所译的《金刚顶经》,是密宗所依主要经典,详述密宗独特的修行仪规,其中文殊法占有重要地位。


不空三藏对文殊密法的贡献,为进一步确立和发展五台山文殊信仰提供了经典依据和思想根源。直接决定了五台山被确定为文殊道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具足神通 呼风唤雨


《神僧传》记载,唐天宝五年,不空三藏从印度游学返回长安。当时中土大旱,眼看一年的收成就要化为泡影。唐玄宗便诏命不空三藏祈雨,并要求要控制雨量,不能下起来不停,更不能是大暴雨。


修行又不是迷信,搞祈雨已经是很高的要求,还要控制雨量,这不明显刁难人吗?但不空三藏着实是大成就者,他不慌不忙,建立孔雀王明王密坛修法,不到三天便雨水丰洽。


又一日,突然狂风大作,玄宗又想起不空三藏来了,便又下诏命他将风雨给停住。不空三藏依然不慌不忙,请一银瓶作法加持,不一会儿风就停了。池中一只大鹅见风停了,高兴地展翅欲游,“啪”,银瓶被碰倒,须臾大风又起,刮得皇上眼睛都睁不开了。但见不空三藏扶正银瓶,口中念念有词,风又止。玄宗龙颜大悦,赐封不空三藏智藏名号。



转眼到了代宗年代,有一年京师春夏两季未雨,皇帝诏令不空三藏请雨。并要求他三日内必须祈得到雨,三日后再下雨便非不空三藏之力,可能会有惩罚。不空三藏仍然不慌不忙,建立密坛修法,第二天就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后来给他赐封加号大广智三藏。


第二年再次大旱,京兆尹萧昕到不空三藏住锡的寺院请求结坛致雨。不空三藏命令其徒弟取数尺长的桦树皮,上面绑了一条小龙,在前面更摆放上香炉和瓶水,然后持诵真言咒语,不到一顿饭功夫,便将绑着的小龙交给萧昕,说将此投于曲江中,投完赶紧回来。萧昕言听计从,不一会儿就看到一条尺余长的白龙,摇鬣振鳞自河水露头出来,很快长到数丈长好似匹练,转眼间便布满天空。萧昕惊了一头冷汗,催马加鞭往回跑,刚跑出十步,暴雨骤降,萧昕当然就变成了“落汤鸡”。


又一次,风雨不止,大街上已经有人溺死,树木也被水冲得连根拔起。大灾面前,不空三藏在寺院大庭中揑了五六个形似老太太的泥人,然后用梵言真言呵斥,一会儿便云开雨住,彩虹高挂。



一代祖师 成就不凡


不空三藏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并称四大翻译家。依《贞元录》记载,不空三藏译述经典100部,共143卷。不空三藏对确立梵语与汉字间严密的音韵对照组织贡献极大,疏勒人慧琳是不空弟子,撰有《一切经音义》一百卷,广引内外典籍,详释梵汉名义,对于经论解诂、正字乃至外典考据、辑佚都有很大贡献。


不空三藏是中国唐代在汉地系统的传播密法的三位三藏译师和金刚上师之一,与善无畏、金刚智齐名。不空三藏毕生在传承佛教教法上作出极杰出的贡献,使后人能够较为完整的阅读到众多系统的密法著作和大乘经论,他的法脉至今绵延,无数后学追随伟大持教前贤的脚步,为如来教法利益众生和对心的深刻认知而努力修学并将教法付诸实践。



不空三藏的弟子很多,而在诸弟子中,不空三藏认为能尽传五部之法的除早亡二人外,仅馀六人(时称六哲),即金阁寺含光、新罗惠超、青龙寺惠果、崇福寺惠朗、保寿寺元皎和觉超。其中惠朗年最长,不空殁後,继他的法位,教授后学。


又当时大德如良贲、潜真、法崇等,也都参与不空译场,承受法义,造作注疏。中唐诸帝如玄宗、肃宗、代宗、德宗(时为太子)都曾依他受法灌顶或参加译事,其馀王公大臣都对不空的译经传法尽力护持。翰林待诏赵迁撰有《不空三藏行状》,说他居灌顶师位四十余年,受法门人约万计,由他授比丘戒的弟子也有二千人,因此他也是说一切有部的一代戒师。


大历九年(774年)六月中旬,不空三藏预知时日无多,上表辞别,于十五日倚卧入寂,享年七十。追赠司空,谥“大辩正”,又在大兴善寺造塔安置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