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欲出生死苦海,唯有勤修六度
看了上面的种种苦相,真使人触目惊心,有苦海茫茫,何处是岸之感。如何才能脱离种种苦相,度我身出生死海而登涅槃岸呢,唯有勤修六度而已。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布施:
梵文檀那波罗密,译为布施到彼岸。菩萨既愿意入世救世,自然关怀世人的困苦,随时随地乐意给予世人援助,无论是在经济、学问、力量、精神和时间各方面,都应该满足他人的要求,令人感恩受教,信佛得度。
因此,布施不但是六度之首,亦是四摄法的第一步,菩萨想入世教化摄受众生,首先要实行布施。布施的种类很多,布施的方式各异,但概括而言,不外财施、法施、无畏施。
持戒:
梵语尸波罗密,译为持戒到彼岸。戒能规范人的身心,远离邪行、恶行。人与人相处,非戒无以提升自己,不致危害他人,是以佛弟子皆应持戒。
戒律可分为三种,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最基本的是五戒,最难受持的是菩萨戒。菩萨三聚净戒,除律己修身,受持佛的律仪戒外,还要执行摄善法戒,及利益有情戒。既要守口摄意身莫犯,使三业清净,不作恶事坏事,还要发菩提心,广行善事,利益众生,否则便是犯戒。
忍辱:
梵音羼提波罗密,译名忍辱到彼岸。忍,是忍耐,是修行人的能忍之心,辱,是侮辱之境。当侮辱我们的境界现前怎么办,要能忍,这样才能修行用功,不能忍,就会被境所转,不能修行用功。
忍辱有三种:生忍,法忍和无生法忍。
精进:
梵语毗梨耶波罗密,译名精进到彼岸,精谓专精不杂,进是进而不退。精进拣非懈怠放逸。小乘圣者精于佛法,专于善行,勤于进取,努力调摄身心,灭恶生善,谓之精进。大乘菩萨,精于六度万行,勤于利生事业,修习诸波罗密,身不懈怠,心不疲劳。
如《大般若经》所说:“久处生死,修诸功德,心无退转,是菩萨摩诃萨,安住精进波罗密。”
禅定:
禅那波罗蜜,译名静虑到彼岸,又名三昧,又名定,华梵双语,称名禅定;禅定能止息妄念,摄心不乱,是学佛必修课程。人之意念,往往散乱不羁,难以控制。
禅定有世间禅,出世间禅。世间禅中有凡夫禅,也有外道禅。出世间禅定中,有小乘禅,也有大乘禅,更有如来禅。最初学佛,由世间四禅八定,进而修学出世间禅,积极实习观、练、熏、修九次第定,引生无漏智,断三界见思烦恼,证阿罗汉果,转凡成圣。若能回小向大,进修菩萨禅,或如来禅,就可以到达禅定彼岸。
般若:
全称般若波罗密,译名智慧到彼岸。此智慧非一般人的聪明才智,非二乘圣人所得无漏智,而是诸佛究竟,菩萨分证实相理的般若智。此般若智慧,既能理解诸法现象界的种种差别相,又能深达诸法本体的实相理。
般若是指出世间的智慧。出世间的智慧,可分为一切智,道种智,以及一切种智。一切智,能证偏空理,属于二乘圣人所拥有的智慧,但偏于空;道种智,能观机设教,入俗利生,是菩萨的智慧,但偏于有;二者各有所偏,皆未能到达智慧的彼岸。唯独佛的智慧,能够双照空有,又不落空有,双遮双照,空有不二,空有同时,而契入中道诸法实相理,既概括二乘圣人的一切智,又包含菩萨的道种智,所以名一切种智。
此六度是万行的总体,前五种为福行,后一种为智行。以福行助成智行,依智行断惑证理,以此来度生死海。
又有十度,是在前面六度之外,再加上第七方便度,以善巧方便,自积功德,同时济度一切有情。第八为愿度,修上求菩提下化众生的大愿。第九为力度,行思择力与修习力,也就是思维诸法而修习实践。第十为智度,修自利利他两种智慧,因此和前面第六的般若度不同,前面是观空理的智慧,此处主要是照有相的智慧。以上十度,正是度我等出生死苦海等涅槃彼岸的舟筏。
第四、学佛宜发大悲愿心,普度一切众生
我们学佛的目的,不仅是要自己度生死海证涅槃而已,而且应当发大悲愿心,普度一切众生,都能证涅槃。《大般若经》有言:“我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又曰:“我为利乐诸有情故,而受此身。”
《法华经·譬喻品》曰:“如来亦复如是,则为一切世间之父。于诸怖畏、衰恼、忧患、无明暗蔽,永尽无余,而悉成就无量知见、力、无所畏,有大神力及智慧力,具足方便、智慧波罗蜜,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而生三界朽故火宅,为度众生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愚痴、暗蔽、三毒之火,教化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见诸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之所烧煮,亦以五欲财利故,受种种苦;又以贪着追求故,现受众苦,后受地狱、畜生、饿鬼之苦;若生天上,及在人间,贫穷困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如是等种种诸苦。众生没在其中,欢喜游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亦不生厌,不求解脱。于此三界火宅东西驰走,虽遭大苦,不以为患。舍利弗!佛见此已,便作是念:我为众生之父,应拔其苦难,与无量无边佛智慧乐,令其游戏。”
既能自度不入三界六道轮回,又能度一切众生不入三界六道轮回,这正是学佛的目的。然而又不能说我度众生,而落于四相。《金刚经》曰:“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又曰:“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