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两车 日期:2021-10-11 15:42
除了石窟寺外,一般寺塔的建筑,在北朝也极一时之盛,真所谓“招提栉比,宝塔骈罗”(《洛阳伽蓝记》序)。当北魏道武帝接受了佛教之时,便于天兴元年(398)在首都平城“作五级浮图,耆阇崛山及须弥山殿,加以绘饰”。
后来献文帝又于皇兴元年(467)在平城“起永宁寺,构七级浮图,高三百余尺,基架博敞。”更于天宫寺“构三级石佛图高十丈,榱栋楣楹,上下重结,大小皆石,镇固巧密,为京华壮观。”
到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更大力营造寺塔,洛阳一地就有一千余寺,其中著名的有永宁寺、瑶光寺、景乐寺、法云寺、皇舅寺、祇洹精舍等。特别是永宁寺,宏伟庄严,建筑、雕塑及工艺美术皆为奇观。
此寺是胡太后于熙平元年按照平城永宁寺样式所营造,其中有九层浮图一所,高九十丈,“殚土木之功,穷形造之巧”。浮图北石佛殿一所,中有丈八金像一躯、等身金像十躯、编真珠像三躯、金织成像五躯,“作功奇巧”。还有僧房一千余间,“台观星罗,参差间出”。菩提达摩曾合掌赞叹为阎浮提所无。
瑶光寺是宣武帝所立,中有五层浮图一所,高五十丈,作工的美妙,和永宁不相上下。景乐寺是清河文献王元怿所立,有佛殿一所,中有像辇,雕刻巧妙,冠绝一时。法云寺是西域乌场国沙门僧摩罗所立,“工制甚精”(以上均见《洛阳伽蓝记》)。
皇舅寺是昌黎王冯晋国所造,有五级浮图,“其神图像皆合青石为之,加以金银火齐,众彩之上炜炜有精光”(《水经注·漯水篇》)。
祇洹精舍是宕昌公钳耳庆时所立,椽瓦梁栋,台壁棂陛,尊容圣像及床坐轩帐,都是青石,图制可观(同上)。
此外河南登封有北魏所立嵩岳寺塔,山东历城有东魏所立神通寺塔等。
北朝的佛画家,有北魏的杨其德(见《历代名画记》卷八)、王由(字茂道,见《后魏书》卷七十一《王世弼传》附)等,而以北齐的曹仲达为最。仲达本来是西域曹国人,所画璎珞天衣,带有域外犍陀罗式的作风,后世画家称为“曹衣出水”,和吴道子的“吴带当风”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