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根,就是信、进、念、定、慧五种善根;五力,就是信、进、念、定、慧五种力量。
信
“信”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我们来到佛法里边来,我们要做佛教徒,佛教徒和非佛教徒有什么差别呢?就是有信与没有信的差别。
我相信佛法,什么叫做相信佛法呢?就是相信世间有因果、出世间也有因果── 世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相信这件事; 出世间的圣道,修学四念处可以得阿罗汉道,发大悲心可以成为大菩萨,究竟圆满的时候可以得无上菩提,这件事我相信。
而这个相信当然是要经过学习,通过对于佛法的学习,你有多少智慧了,你内心里面认可这件事。因此,信前面是智慧,因智慧而有信; 智慧增长了,信心也会增长的。
如果完全没有智慧,说我相信佛法,这事靠不住的,随时会变动。这个信是因慧而有信,因为慧有深浅的不同,信也有深浅的不同。
进
“进”就是精进。譬如说念阿弥陀佛,能精进地念佛,连续能念七天,不容易啊,精进连一天也不容易的。我们每一个人的精进力不一样,当我对于佛法有了信心的时候,我相信念佛能得念佛三昧,我相信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件事是真实的,你就能这样做,那就是有多少精进力。若想要有成就,精进是非常重要的。

念
“念”是明记不忘的意思,就是记住一件事,永久不忘,念力很强,或者听人说一段话,就能抓住它的要领不忘,立刻可以把其中的思想复述出来,这也是不容易的事情。
佛法非常重视这个“念”,就是你的记忆力要特别好。当然关于记忆力这件事,简单说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福报大的人,身体的果报和一般人不同,念力特别强;第二个是有禅定的人,得了禅定的人他的念力特别强,所以若是得了色界四禅以后,他学习佛法比任何人都来得快。
我们没有得禅定的人,想要心里面正念现前、叫它清净,这件事办不到。但是若有念的时候,也能办到这件事,譬如说我把《金刚经》背下来了,我现在心里面有点不清净,我就念《金刚经》,一念《金刚经》,那个染污的心就没有了,这时候心就是清净的,这也叫做念。欢喜念《金刚经》也可以,念《华严经》、念《法华经》也可以,欢喜念一部论也可以,这样子能保护内心的清净,这也叫做“念”。
定
“定”,欲界定、未到地定、色界定,还有无色界定。得到色界定的时候,学习佛法也比较容易。佛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在色界第四禅里面得无上菩提的,不是散乱心里面得无上菩提。这一切的圣人得圣道一定要有多少定的, 没有定是不能得圣道的。

慧
“慧”,智慧,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有这三种差别。比如,我们从经论上学习佛法,这是闻所成慧;每天念《金刚经》念一遍,作为我们修行的功课,也属于闻慧。
如果是文字上这样读一读,里边的道理不大懂,闻慧还不具足的。一定要明白里边的道理,明白这是无常、是苦、是空、是无我的,若是深入地认识这个道理,那就是有一点智慧了。如果再专精思惟,使令这个智慧更深刻,那就是思所成慧。
若得到了禅定以后,在禅定里面深入地观察诸法实相,那叫做修慧。修慧是可以得圣道的,闻思慧不能,但是没有闻思慧,也不可能会有修慧,所以三种智慧都应该具足的。
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善法刚刚萌芽,须修信、进、念、定、慧,令善根增长。五力与五根名称相同。只是,前面只有根,尚未产生力量,现已有力,能排除障碍,不被邪外所动,对佛法有信力。有进力则不退转,念力、定力、慧力都是根之增长,能除外境修道阻力。
譬如说我们日常生活里边,忽然间有一件不如意的事情来刺激我们,心里面非常愤怒,烦恼来了。虽然烦恼来了,但是你把正念提起来的时候,这信、进、念、定、慧一出来的时候,烦恼就没有了,这就表示你的智慧有力量。如果说烦恼来了的时候,佛也不能念了、经也不能念,只有随着烦恼去活动,完全无可奈何,不能够打倒这个烦恼,那就表示你的信、进、念、定、慧没有力量。说我学习了很多的佛法,但是不能调伏烦恼,那就是没有力量;有力量能调伏烦恼,能降伏烦恼就是接近得圣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