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行迹|明末四大高僧之憨山大师(中)——流放与弘化

编辑:两车 日期:2021-11-15


威威堂堂,澄澄湛湛。

不设城府,全无厓岸。

气盖乾坤,目撑云汉。

流落今事门头,不出威音那畔。

无论为俗为僧,肩头不离扁担。

若非佛祖奴郎,定是觉场小贩。

不入大冶红炉,谁知佗是铁汉。

只待弥勒下生,方了这重公案。

——憨山老人自赞


四、结茅崂山  创开海印


万历九年(1581),慈圣太后遣使礼请憨山大师设“祈储道场”,次年皇宫果然增添皇储。太后为感念五台山大方法师、妙峰禅师、憨山大师三位主事者,赐请他们前往宫里受供,然而却遍寻不着憨山大师,原来他结庐安居于东海牢山(今山东崂山)那罗延窟,使用“憨山”为别号。太后遂赐内帑三千金为其建寺,憨山大师推辞不果,只好建议用此金施苦赈灾,并让使者持赈籍还报,太后更加敬佩憨山大师慈悲伟大的风范。


万历十四年(1586),神宗印刷大藏经十五部分送全国名山,慈圣太后特送一部与东海牢山,因无处安置,又施材修寺,称海印寺。这一年紫柏禅师与弟子道开为刻藏事特来访他,住了两旬而去。


万历二十年(1592),他访紫柏禅师于房山上方山,同游石经山,巡礼隋静琬所刻石经。时静琬塔院为僧所卖,达观出资赎回,德清为撰《复涿州石经山琬公塔院记》(现存)。


北京云居山静琬法师塔


万历二十一年(1593),山东大饥,死者载道,山中所储斋粮尽分赈济近山的百姓,不足,又乘便舟至辽东籴豆数百石以济之。因此,边山四社的百姓得免饥死。

五、神宗迁罪  充军广东


万历二十三年(1595),明神宗反对太后为佛耗费,适巧太后派遣的使者与当朝权贵官员有嫌隙,官员利用东厂官役假扮黄冠道士,飞章诬奏憨山因建寺而侵占道院。不久,憨山大师以私造寺院的罪名充军于广东雷州。


憨山大师被补充军的消息遍传京城,城中士民老小及微服官员倾城而出,涕泣追送,足见人心之感化。当行经南京时,憨山大师母亲迎于江上,母子相见欢喜,谈话音声清亮,内心没有丝毫的滞念。


他不禁开口问道:“母亲!当您听到儿子面临死生大事时,难道一点都不忧虑吗?”“死生是既定的因缘,我自己年纪一大把了,都不曾忧虑,又何忧于你呢?”母亲再叮嘱他:“你要以道自爱,不必忧愁于我,今日我就要先与你作长别了。”憨山大师感动地说:“如果普天下的母亲都能有这样的见解,那里不能顿尽死生之情?”



因此,他在《母子铭》中写道:“母子之情,磁石引针;天然妙性,本自圆成。我见我母,如木出火,木已被焚,火原无我。生而不恋,死若不知,始见我身,是石女儿。”


六、囚衣说法  行化岭南


万历二十五年(1597),憨山大师抵达雷州镇,时值雷州旱荒,饥民死亡载道。憨山大师发动群众掩埋并建济度道场。八月间,镇府令他回返广州,当地官民崇仰其学德,经常有人来访。憨山大师身服囚衣为众说法,追随他学佛悟道者众多,他亦立下弘经之愿,日日以弘法、著述为事,并开始着手疏释《楞伽》、《楞严》诸经。


流放期间,憨山大师曾依南韶官员道祝之请,入曹溪南华寺开辟祖庭,选僧受戒,创立义学,订库司清规,一年之间大振祖风。但因紫柏禅师在京师的“妖书”事件,憨山大师受累,再次被遣回雷州。


万历三十四年(1606),朝廷大赦,憨山大师获释,被请回曹溪,为修复南华寺大殿,他亲自到端州采运大木,却因此被不肖僧众诬蔑他私用净财,讼案于按察院,憨山大师船居芙蓉江上二年待讯,大病几死。后虽真相大白,憨山大师却坚决辞去住持之位,专事讲经弘法。


《华严经纲要》


万历四十一年(1613),他从广州至衡阳,居灵湖万圣寺。缁素又在寺傍为他建成昙华精舍。他在衡阳写成了《楞严通议》、《法华通议》、《起信论略疏》,并自开讲。


万历四十四年(1616)四月,他离湖南,至九江,登庐山。九江四众弟子为建静室于五乳峰下,他很爱其环境幽寂,有终老其地之意。后到径山,即为达观举行荼毗佛事并撰塔铭。


万历四十五年(1617)正月,憨山大师又去杭州云栖寺为袾宏作《莲池大师塔铭》。时各地僧徒领袖在西湖集会欢迎他,盛况一时。归途经苏州、华严学者巢松、一雨请入华山游览。又被弟子洞闻、汉月及居士钱谦益迎至常熟虞山,说法于三峰清凉寺。同年五月,回到庐山。


这时九江众弟子为他在五乳峰下扩建道场,他即命名为法云寺,于此为众开讲《法华》、《楞严》、《金刚》、《起信》、《唯识》等诸经论,并效远公六时礼念,专心净业。又为继续华严一宗的遗绪,据《清凉疏钞》撰成《华严经纲要》八十卷。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