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灯|善良就是慈悲吗?

编辑:两车 日期:2021-11-21 08:41

截止目前,“联灯”栏目通过随机采访、微信留言、发送邮件等方式,已经收集到不少有关“慈悲”的问题,小编在整理后会陆续请法师作出答复,分篇推送。广大读者如有关于“慈悲”的困惑(最好是生活中遇见的案例或小故事),也欢迎参与讨论(具体互动方式见文末),我们将与提出问题并被采用的留言者取得联系,在年末寄送结缘小礼物,为您送上杭州灵隐寺的新年祝福。

在随机采访中,大家遇到有关慈悲的提问,往往脱口而出:我理解的慈悲就是善良。后来收到的许多问题也都牵涉到:佛教中所说的慈悲,与善良、怜悯、同情这些品质与情感,究竟是一样的,还是有所不同?如果不同,个中的区别又在哪里呢?


其实,慈悲与善良当然有不少相通之处,但也确实有许多不同。今天我们就列举出其中最为显著的三点区别,供大家参考:



1

// 起因不同——无缘同体


善良更多是一种情感的本能,由外缘而引起,或是见到他人的苦难而感到同情,或是能够换位思考而产生怜悯,归根结底还是“我”愿意对“他”表示善意,有自他人我之相。佛法的慈悲则并不需要由外缘引发,也不建立在自他对待所产生的情感上,而是一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由此可见,在佛教的观念中,众生同体。既然同体,便没有自他人我之相,更不需要特定的外缘才能够引起恻隐之心。



2

// 范围不同——遍及一切


在接人待物的过程中,善良固然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但其范围更多还是局限在我们自己周边。而慈悲的对象在种类、时间、空间等方面更为广泛。


从种类上说,慈悲的对象是包含一切众生的。其中既有与善良相重叠的其他人与动物,也包括一般人的善良所不及的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道的众生,乃至天人,凡是未能解脱生死的众生,都是我们慈悲的对象。乃至已经证得圣果的声闻、缘觉、菩萨,由于其仍有无明烦恼的系缚,也是佛陀慈悲的对象。


从时间和空间上说,慈悲是贯彻于三际十方的。所谓三际,就是过去、现在、未来;所谓十方,就是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再加上方与下方。换言之,从过去远远,到现在漫漫,再到未来永永尽虚空,遍法界,慈悲的心念是长存的。正如地藏菩萨所发的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3

// 方式不同——悲智双运


慈悲不仅仅是帮助他人解决衣食财物上存在的困难,而是要让他人得到佛法究竟的利益,断烦恼、了生死、成佛道、度众生。也正因为目的上的差异,慈悲既要像善良一样要求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更需以甚深智慧为基础。


比如佛教中慈悲的“代言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心经》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唯有具备了“照见五蕴皆空”的甚深般若波罗蜜,才能度脱“一切苦厄”;唯有具备了观世音菩萨一样无穷无尽的智慧,才能像诸佛菩萨那样应病与药、对机说法,慈悲殷切地帮助众生解决各种各样的难题;唯有通过深入经藏和踏实修行真实证得了我法二空,我们的慈悲之心才能永不枯竭,永不疲倦……


因此,在佛教中慈悲与智慧总是相辅相成的,如来的“福慧二严”也就根植于“悲智双运”。从方式上来说,无论金刚怒目,还是菩萨低眉,都只是对待不同众生的方便不同,建立在智慧基础上的慈悲之心并无二致。


灯灯相映  焰焰交辉

杭州灵隐寺官方微博与微信公众号特开设“联灯”互动答疑栏目,集思广益,与大家共同探讨解决之法。


本期“联灯”栏目主题:慈悲


参与方式与注意事项:

1、在本条微信推文及以后每篇《联灯》栏目的推文后留言;

2、“灵隐寺”官方微博也将同步本此活动,您也可以在带有“#联灯#”话题标签的微博后留言;

3、如有相关短文、图片或视频需要附带发送,请发送至“联灯”栏目官方邮箱:tiwen@lingyinsi.com;

4、本期“联灯”栏目指定期间,仅收集与“慈悲”话题相关的问题,其他提问请持续关注“灵隐寺”公众号及官方微博的后续话题;

5、在筛选时,我们会优先选择贴近日常生活案例和小故事或大众修学过程具共性的问题,因此提问越清晰具体,获得答复的概率就越大。从生活中的疑难小事入手,提出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