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世时,金粟如来以维摩诘居士的身份应现于娑婆世界,辅佐释迦如来教化众生,在经典中留下了许多和他相关的故事。其中最有名的故事之一便是“维摩示疾”。可维摩诘居士是金粟如来现身,怎么还会生病呢?在《维摩诘所说经》中说:
维摩诘因以身疾,广为说法:
由这句经文便可以知道,这是一种为了教化众生而作的示现,藉着大家前来探病的机会现身说法,令人们回光返照,了知身为苦本。
诸仁者!是身无常,无强、无力、无坚,速朽之法。
先叫大家一声“诸仁者”引起大众注意,下面就是具体说法的内容:“是身无常”这是总标身体是无常之法。
提起我们身体的无常,很多人会不以为然,有人说:“现在生活提高,医药进步,活一百岁以上的人很多。”事实上,不要说一百岁两百岁,即便通过禅定将寿命延长至八万大劫,也还是无常之法,所以祖师说“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下面“无强、无力、无坚,速朽之法”,都是解释无常。
![](/attachment/upload/2022/07/08/673616.png)
“无强”就是并不强健。有的人身体看起来很健康,可是一生病就是大病,甚至比那个身体弱的还先死,民间也有“精壮暴死,久病延年”的说法。究其原因,生命本就是很脆弱的,只在呼吸之间,一口气呼出去吸不回来,生命就结束了,它本身就不是“强”健之法。
“无力”是没有力量。你说力量很大,那是暂时的,如果饿了几天不吃饭,仍是全身无力。那么这力量到底是你的,还是饭的呢?乃至于等到重病在床,平时的力量一点都用不上,可见这身体根本就是个无力的东西。
“无坚”,不坚实。通观我们全身上下,并无任何坚实之物。血肉精气自不必说,就算稍硬一些的骨骼,都还会有“骨折”,哪里谈得上“坚实”二字呢?
“速朽之法”,我们这个身体是很快就会败坏的。平日活蹦乱跳的人,一口气不来死了,无论是埋到土里,还是去火葬,都要尽快处理。为何如此呢?因为不埋、不烧,很快就会腐烂,臭不可闻,惨状令人不寒而栗。佛教专门有种修习不净观的方法,名叫“九想观”(青瘀想、脓烂想、虫啖想、膨胀想、血涂想、坏烂想、败坏想、烧想、骨想),形容的便是尸体腐烂的过程。这种观照虽是假想,但其过程却是基于佛世时人们在印度尸陀林中观察尸体的经验得来的,可见居士所说的此身“速朽”,诚不我欺!
![](/attachment/upload/2022/07/08/478896.jpeg)
不可信也!
既然此身是无常的,而且并非强健、有力、坚实、不朽不坏,还可信吗?还可以轻易向人夸口说我的身体如何结实、如何健康吗?应当知道,身体不是常住之法,很快就败坏,本就是无常的,所以千万不要相信身体是真实的、常住的。
为什么包括维摩诘经在内的许多佛经都要反复说身体无常这件事呢?因为要破我执,先破身见。所谓我执,外面执着身体(色),里面执着心(受、相、行、识)——简而言之,就是执着五蕴为我。不过一般人由于对内心活动不甚了了,因而在受、想、行、识上的执着还不重,执着最重的就是身体,以为身体就是我,怕它冷到、热到、饿到、渴到,还要给它种种享乐,都是为了这个身体。所以要破除众生的我执,先破除众生的身见,身见不破,我执永远不会破。所以先观身体无常,不要相信自己的身体可以常住,我执就可以打破。
为苦,为恼,众病所集。
凡夫没有不爱护自己身体的,因为有身体住世才能享乐。不晓得没有快乐好享,你有这个身体,身体是苦恼的根本,它叫你受苦、受恼。苦者逼迫为义,逼迫身体的叫“苦”,扰乱内心的叫“恼”。不仅是苦恼而已,一切病还都聚集在身上。佛经中说这个色身是地水火风四大种组成的,有一大种不调,就生一种病;四大种不调,就生四种病。每一大种,再生出来一百种病,一共生四百种病,这还是总说。其实内症外科统统聚集到你的身体上,你没有身体,谁生病呢?
![](/attachment/upload/2022/07/08/173085.png)
这种身体无常的道理,平常向大家演说,都不爱听。所以维摩诘居士便通过示现有疾,利用大众来探病的机会把这番道理讲出来。接下来是一句劝导:
诸仁者!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
“怙”就是恃怙,倚仗爱恋之意,父母爱儿女的心叫恃怙。你倚仗爱恋你的身体,认为是可靠且宝贵的,就如同父母爱儿女一样。可是身体无常,爱它作什么呢?所以此身,愚痴的人才恃怙于它,明智的人不会如此。
在随后的经文中,维摩诘居士在前面这段身体无常开示的基础上,又举出了一系列的比喻,来形容我们的身体:
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炎,从渴爱生;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是身如幻,从颠倒起;是身如梦,为虚妄见;是身如影,从业缘现;是身如响,属诸因缘;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是身如电,念念不住;是身无主,为如地;是身无我,为如火;是身无寿,为如风;是身无人,为如水;是身不实,四大为家;是身为空,离我我所;是身无知,如草木瓦砾;是身无作,风力所转;是身不净,秽恶充满;是身为虚伪,虽假以澡浴衣食,必归磨灭;是身为灾,百一病恼;是身如丘井,为老所逼;是身无定,为要当死;是身如毒蛇、如怨贼、如空聚,阴界诸入所共合成。诸仁者!此可患厌,当乐佛身。所以者何……
最终,居士给出了“此可患厌,当乐佛身”的结论,用以劝导大众修学佛法,舍此无常有漏之身,而求如来庄严清净之身。这段经文同样十分精彩,也体现了维摩诘居士示疾的良苦用心,大家可以自己去阅读学习。
![](/attachment/upload/2022/07/08/88612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