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处|忏其前愆 悔其后过

编辑:两车 日期:2022-07-14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四大愿是忏悔业障,忏悔业障有很大的利益,能以灭除三障,能得依正具足。


三障中,烦恼障犹如种子,业障犹如水土,报障犹如果实。只要把业障忏除了,烦恼种子得不到业水之滋润,自然干枯。业障是因,报障是果;因既不生,果亦自灭。因此,忏悔的虽只是业障,而结果是三障完全除灭。


至于得到依正具足的利益,则在未成佛之前的因位中,生生世世,身相庄严,衣食丰裕。在成佛的果位上,正报则相好圆满,依报则珍宝严饰。这都是忏悔业障所得到的利益。 


既然忏悔业障有这样大的功德利益,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具体的含义,以及我们人道众生怎么会因为造作种种恶业而有障碍,又该如何忏悔对治。


“忏”是梵语忏摩,“悔”是华言悔过,“忏悔”是梵华并举之词。忏即陈露先罪,即是恭对佛前,陈说发露先前所作之罪,要把自己的罪过,通统说出来,不得隐藏,这就是忏摩。悔即改往修来,对于往昔所造的罪过,必须真实悔改,于未来的善法,一定精进修行,这就是悔过。所谓“忏其前愆,悔其后过”,方合忏悔之义。


再说“业障”二字,业有三种:一者善业,二者恶业,三者不动业。业障之业,即是恶业,以恶业能障人天善法,能障出世圣道,故名业障。障也有三种:一者烦恼障,即是无明。二者业障,即是五逆十恶。三者报障,即是地狱、饿鬼、畜生等果报。


为什么不忏悔烦恼障、果报障,而专门强调忏悔业障呢?一方面,业力甚大,故须先忏。烦恼障潜伏力弱,故后忏。至于报障,已结成恶果,只有受报,无法忏除了。另一方面,忏悔业障,即是忏悔三障。烦恼障如种子,业障如水土,报障如果实,忏侮业障,犹如去其水土之缘,则烦恼种子自然干枯,恶报果实也自然无法生出,因此如果能把业障忏悔清净,则三障悉皆捐除了。



那么,人作为善道的众生,怎么会广造诸恶,而有种种的业障呢?从微至著,主要分为十个阶段:


一、妄计人我,起于身见。不知身体是四大假合的,妄计人我之相。既然将这个身体认为是我自己,于是就要为这身体谋取种种的享受,一切罪过皆由此一念身见而起。


二、内具烦恼,外遇恶缘,我心增盛。内心之中,本已具有贪欲烦恼,外面又遇到恶友的诱惑,于是执着我见之心倍加隆盛。


三、内外既具,灭善心事,不喜他善。内外恶缘,既已具足,即能内灭善心,外灭善事。不但自己不肯做善事,就是看见别人做善事,亦不欢喜。


四、纵恣三业,无恶不为。不仅不喜作善,而且好作恶,于是放纵身口意,无恶不造。


五、事虽不广,恶心遍布。如好猎者,于万般禽兽总带杀心,又如贪财之人,举世资财无一不要。虽然事实上未必尽遂其意,而其杀生贪财之心,实常遍布一切处所。


六、恶心相续,昼夜不断。既无善心,则全是恶心,于是无时不想作恶。


七、覆讳过失,不欲人知。虽然无时无处不在作恶,可是不愿他人知道。


八、虏扈抵突,不畏恶道。虏掠拔扈,粗野横暴,抵触唐突,冒犯圣贤,毫无畏惧恶道之念。


九、无惭无愧,不惧凡圣。前面讲作恶不欲人知,是尚有惭愧之心。至此则廉耻之心丧尽,对于凡夫圣人皆无畏惧心。


十、拨无因果,作一阐提。因果报应之理,一概不信。恣意作恶,方能称心。由此十种恶心,昏迷颠倒,而广造罪恶,永处恶道了。


现在要忏悔业障,必须生起十种善心,从后翻破前面种种,以为对治法门:


一、明信因果。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丝毫不错。虽然现在作恶的人,尚未见其受到恶报,那只是因缘未熟而已。经云“假使满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没有造了业不受报的,也没有自己造业他人受报的。精识善恶,不生疑惑,是为明信因果。以此明信因果之心,破除第十拨无因果作一阐提之心。


二、自愧克责。如果放逸心一动,急当自己克责自己,“鄙恶罪人,不知修善,无羞无耻,犹如畜生”。再想到天见我屏处造罪,是故于天生惭;人见我显处造罪,是故于人生愧。以此自愧克责之心,破除第九无惭无愧、不惧凡圣之心。


三、怖畏恶道。修行的人,当自思惟,“人命无常,过于转烛。一息不还,千载常往。幽途绵邈,无有资粮,苦海波深,船筏安寄?岂可坐待堕落!”思惟至此,怖心自生,怖心生时,如履汤火。虽有五欲六尘之境,亦不暇贪染了。以此怖畏恶道之心,破除第八虏扈抵突、不畏恶道之心。


四、不覆瑕疵。若有罪过,恭对佛像,尽情发露。发露罪过,犹如吐毒。倘若覆藏罪过,不肯发露者,犹如隐处有斑,覆讳不治,则致于死。以此不覆瑕疵之心,破除第七覆讳过失、不欲人知之心。


五、断相续心。既然发心忏悔,必须断除作恶的相续心。即是忏悔之后,誓不再犯!以此断相续心,破除第六恶心相续昼夜不断之心。


六、发菩提心。以前因为愚痴不觉,故遍一切处恼害有情。今发觉心,应当遍一切处利益有情。以此发菩提心,破除第五事虽不广、恶心遍布之心。


七、修初补过。昔因恶身口意,造诸罪过。今以善身口意,修诸功德。以此修功补过之心,破除第四纵恣三业、无恶不为之心。


八、守护正法。人能弘道,法藉人传。人在法存,人亡法灭,故正法须得人护。以此守护正法之心,破除第三灭善心事、不喜他善之心。


九、念十方佛。昔因狎近恶友,信受其言,作诸恶事。今念十方佛,为我作导师,修诸善法。以此念佛之心,破除第九外遇恶缘、我心增盛之心。


十、观罪性空。观诸罪过,从因缘生,其性本空。以罪性本空,方能忏除。倘若罪性不空,则虽忏亦不能除灭了。以此观罪性空之心,破除第一妄计人我、起于身见之心。


所破者是十种恶心,是顺生死之心。能破者是十种善心,是逆生死之心。明了此等善恶之心,进修忏悔无罪不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