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编辑:两车 日期:2022-10-25 08:46

慈/悲/包/容/感/恩





在灵隐寺做讲解员的时间越来越长了。看着冷泉涨落,人潮聚散,虽然最开始的热情逐渐淡化,但持之以恒的信心却在一次次的讲解中悄悄的生长。无论是节日里香客人潮汹涌,还是疫情时门庭冷落,灵隐寺总会给我坚定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支持着我从容应对不同的面孔、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心情。





起初,我以为没有游客会拒绝无偿又诚意满满的讲解,但这只是我以为,有太多的游客从我们面前匆匆走过。

年长的游客大概是见多了神佛与道场,或是有了坚定不移的信仰,不再需要我们的介绍;目标专注的游客,会诚心的祈福或还愿,不希望有人打扰;一家人中,或是要安抚好奇的宝宝,或是要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只能自行游览了;也有怕我们会收费的、时间不允许的,或是出于我们也不知道的理由不屑一听的。有时,看到游客排着长队写缘祈福,也会感慨:是不是大多数人更愿意相信,自己有了付出,才会得到佛菩萨的护佑吧。


起初,我希望听讲解的游客都能够带着收获离开,能通过我们的讲解感受千年古刹的魅力、消除心中疑惑,所以我将我所知、所学和盘托出,从千年兴衰讲到盛世重建,从慈眉善目的弥勒讲到法相庄严的释尊,生怕有所遗漏。

即使游客年龄不同、学识不同,在我看来都是一样。我以为我付出了满满的诚意和努力,就应该换来虔诚的游客和真诚的赞誉;我以为我们精心打磨、反复推敲的讲解词,会引起所有人的兴趣。

但这只是我以为。


渐渐的,我发现来听讲解的游客是不同的。人来人往中,有从容儒雅的白发老人,有温馨欢乐的一家三口,有面容凝重的虔诚祈求,有惊奇赞叹的求知若渴,当然也有质疑、争论、无视,有半途消失的,也有半途加入的,这让我更珍惜那些从天王殿一起走到华严殿的游客。

有人喜欢安静的听、独立的思考,没有一点声音,也有人喜欢附和、提问、讨论,这让我偶尔需要分心应对。有人关注殿堂的宏伟,有人倾心石塔的沧桑,有人醉心济公的神迹,有人仰慕佛陀的庄严。有多少游客,就有多少种心。


渐渐的,我发现我的心也是不同的,是会随着游客的态度不断变化的。我喜欢讲给更多的游客听,而不是三两个人的交流,因为人多时会更容易发现肯定的表情,而这些肯定让我更有信心、更有动力讲下去。

讲到释迦牟尼佛像的庄严殊胜,多数游客会情不自禁地赞叹,我也会因为这些赞叹而心生自豪;讲到济公传奇的生平,有些游客会忍俊不禁地发笑,我也会因此满足于自己的小小成就。至于有人疑惑、争论、不屑,我也会皱起眉头、心生厌烦。在我越来越能够应对游客的问题时,我发现最难降伏的,反而是自己的心。


是的,问题在于自己的心。做志工的初心,是服务游客,我的讲解也应该是为游客服务的。

讲解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示自己的知识或口才,不是为了从游客的掌声中获得满足感,而是为了让游客在游览中了解古刹历史、接触佛法,无论他们的收获多与少,听讲的时间长与短,至少希望他们能入“宝山”而非空手回。


如果游客能因为我们的讲解,对佛法产生兴趣,乃至于深入钻研,或是解除疑惑,也算是一件功德。

有了这个初心,就不应该因为游客的变化而心生波澜,就不应该自我陶醉式的演说,而应该关注游客的需求和想法,关注游客对灵隐和佛法的了解程度,有的放矢的讲解和互动交流。


有人讲、有人听,才是一次完整的讲解。所以,我更应该感恩游客,帮助、支持我完成了一次次讲解。

每一次讲解,何尝不是这千年道场给与我的修行机会。向游客讲解的时候,其实我自己才是第一位游客啊,才是听的最完整、思考的最深入的游客啊!

我向游客讲解的内容,何尝不是佛菩萨和历代祖师先贤们想告诉我的道理:威武庄严的韦陀,告诉我要像他一样诚心发愿护持道场;在观音殿里仰望,善财童子告诉我求学路上要虚怀若谷;在华严殿下暂歇,空海法师告诉我追求佛法要不畏艰险。

最重要的,是修炼一颗如如不动的心,不因掌声和赞美而欢喜,不因无视和质疑而厌烦,而是总能以坚定不移的诚心讲述灵隐故事。

我希望每次都能够带着这样一颗心来到灵隐,也怀着同样的心离开,未曾带来山外的烦恼,也无需带走山里的清凉。到那时,或许山外自有冷泉,处处是华严。

1


请至杭州灵隐寺入口处右转

云林志工团】办公室咨询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