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明代的藏经刻印事业——中国佛教史略之明代佛教(十)

编辑:两车 日期:2022-11-21 09:04



明代的刻藏事业,前后共有五次。即洪武年间(1368—1398)初刻于南京的《南藏》,永乐年间(1403—1424)再刻于南京的《南藏》和刻于北京的《北藏》,在这以后有刻于杭州的《武林藏》,乃至万历年间(1573—1619)开雕而完成于清初的《嘉兴藏》。前三藏是官板大藏,后者是私刻大藏。


《武林藏》是中国最初刻成的方册大藏经,开刻年代不明。《嘉兴藏》是真可及其弟子密藏计划,幻予继之主持,经德清、袁了凡、陆光祖、冯梦祯等支援刻成的《方册大藏经》。初开刻于山西五台山,后迁至浙江径山,而由嘉兴楞严寺发行。故依刻经处所称为《径山藏》,依发行地称为《嘉兴藏》。



此外,明代还有藏文藏经(甘珠尔)的刊行,在永乐和万历时代,前后曾翻刻过两次。此甘珠尔原系十四世纪之初由嘉漾比丘刻成,藏于藏地奈塘寺,世称奈塘版。

永乐八年(1410),成祖遣使藏地访求经典,即取其经藏全部翻刻,又翻刻其丹珠尔(论藏)部分要典《般若》、《中道》、《律论》、对论、二种《比量论》六论随经藏发行,称为永乐版。这是明代初刻的“蕃本”大藏经(见永乐八年“藏经赞”)。其后万历三十三年(1605),又翻刻永乐版蕃本,以黑字印行,称为万历版(吕澂 《西藏佛学原论》深浦正文《佛教圣典概论》第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