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两车 日期:2022-11-21 09:19
2022年11月5日
契理契机 与时俱进
文|小西
“2022佛教论辩会”于2022年11月5日上午在杭州佛学院举行,作为一名云林志工,我有幸成为一名听众,参加了这次殊胜难得的辩论会开幕式,聆听法师们精彩的辩论。
此次辩论会的主题是“践行佛教中国化”,设置辩题令人耳目一新,非常契合佛教发展与时代热点,围绕“佛教对外传播时应该注重大众化还是个性化”、“佛学院教育学术重于信仰还是信仰重于学术”、“佛学院更应该鼓励学僧广学还是精读”、“修行的路上是顺境重要还是逆境更重要”等议题展开论辩。
辩手法师们自信阳光,博学笃定,妙语连珠,既切入时代创新精神,又结合佛教义理与发展现状,为法义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正反面而辩论,为现实问题的解决而争鸣。台下听众听得认真,不断地为辩手们的精彩发言而热烈鼓掌,大饱耳福。
白马驮经,法雨西来,佛教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能适时地与时俱进,完成“佛教中国化”的进程演变,离不开佛教的“契理契机”,其慈悲济世、众生平等的教义逐渐与中国文化、社会相适应,能在这片土地上摄受、度化更多的信众。“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通过参加这次辩论会,我感悟到佛弟子应始终心怀慈悲、包容、感恩,将佛法融入生活中,担当责任,契合时代缘起、契合佛教真理、汇入时代洪流,以微尘之力,行六度万行。
2022年11月6日
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
文|王京烈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11月6日杭州佛学院海众云集,共襄盛会,四众弟子因缘殊胜,聚会一堂参加“2022佛教辩论会”。
佛教辩论源自于古印度,是佛教为达到研习经典、辩明义理、训练因明、破邪显正等目的所采用的一种方式。比起世间在家人的辩论赛,佛教辩论不以胜负为目的,而是以慈悲的发心,通过辩论的形势来引导大众对真理的认知,启发自他的智慧。
月称论师曾经说:“论中观察非好诤。为解脱故显真理”。《因明入正理论疏》中指出:“求因明者,为破邪论,安立正道”。玄奘大师的高足窥基法师阐述佛教论辩的目的为“不为胜负,不为利养;但欲显示善恶诸相。为欲利益众生,为欲正法流布。”
超越胜负意义的辩论会更是异彩纷呈,精彩不断,来自全国佛教院校的17支代表队,出家二众,为我们展现了当年青年僧人的威仪风貌、智慧才学,也让我们现场观众饱餐法味,法喜充满。
此次辩论会的内容,既包含浑身的佛教义理,也关注当下热点问题,体现了佛教的济世情怀与担当精神,也在辩论中让大众理性思维,广开思路。“大疑大悟,中疑中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没有疑惑,哪来开悟?不是为了辩论而辩论,而是在辩论中断除疑惑,建立正见,让自己觉悟,让众生觉悟,这才是佛教辩论的真正内涵吧。
作为一名刚刚开始学习佛法的小白,已经深深地被佛理的微妙精严、被法师们的虔诚智慧所折服。《华严经》云:“若能知法永不灭,则得辩才无障碍;若能辩才无障碍,则能开演无边法。”也许参赛法师们的内心能做到无诤,才具有慈悲的力量,为法义彰显而辩、为解惑听众而辩、为无执内心而辩!
2022年11月6日
闻可得道 晓喻新生
文|桂芬
“2022佛教论辩会”11月6日的辩题中,“佛学院应鼓励学僧广学还是精读?”这个论题令我印象深刻。上午女众辩手先上场,正方认为广学能开拓视野,让模糊变清晰,在广阔的见识中淘炼,在广学中找到精读的方向。反方则引用荀子的话——“蚯蚓专注有食吃,螃蟹浮躁无家住”,强调收摄身心方能契入佛法奥义,一味的浅尝辄止会浪费我们整个当下。女众辩手优雅不失机智,可谓“雄姿英发现大丈夫像,舌战群儒作狮子吼”。
下午男众辩手在同一个辩题上,反方就佛学院更应鼓励学僧精读,引用了《阿含经》“虽诵千章,不解其意;解一句法,闻可得道”,获得全场一片掌声。
法师们精彩的辩论,令我想起我们在修学过程中,常常被是“一门深入”还是“广学多闻”的问题困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八万四千法门,皆可趣入佛道,但我们身为凡夫俗子,根机愚钝,且时间、精力有限,身心浮躁,可能在俗世的修学中可能连一门深入都做不到。虽然如此,佛教经典中还是教导我们“法门无量誓愿学”。正方、反方的法师们精辟地阐述了对广学与精读的见解,在唇枪舌剑中,给人以新的启迪;大概辩论赛的天花板也不过如此吧,深深地为辩才们赞叹!
请至杭州灵隐寺入口处右转
【云林志工团】办公室咨询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