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处中得道

编辑:两车 日期:2023-02-15 08:38


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对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不鸣矣!弦急如何?对曰:声绝矣!急缓得中如何?对曰:诸音普矣!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


迦叶佛是过去佛,是释迦牟尼佛前面一尊佛。这里有一个疑问:每一尊佛出世都讲经说法,这一尊佛涅槃了以后,佛经就流传后世,有正法时代、像法时代、末法时代,等到末法时代过去,佛经都没有了。过了很久的时间,另一尊佛又出世,再重新说法。


如上面讲的,迦叶佛涅槃之后,他说的经不是都没有了,怎么会有比丘诵到迦叶佛的《佛遗教经》呢?这是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叫“佛佛相传”。现在《佛遗教三经合订本》,其中《佛遗教经》,是释迦牟尼佛临涅槃的时候说的,文义非常恳切。



有一位出家人深夜用功,诵迦叶佛的《佛遗教经》,越诵心里越觉得悲痛、紧张,心想出了家,一定要破无明、断烦恼、了生死、成佛道,想到自己做不来,产生后悔之心,想退道还俗。


比丘都受过比丘戒,想退道还俗,就得舍戒还俗,这个比丘就跟佛说,他要舍戒还俗。佛就问他:你为什么要舍戒还俗呢?他说:我诵迦叶佛的《佛遗教经》,感觉悲痛紧张得厉害,因为断烦恼、了生死,做不到,因此想要还俗。


佛知道他诵迦叶佛的《佛遗教经》紧张过度,要舍戒还俗,但是佛有大智慧,善解方便,不问他要还俗的事。而是问他:你从前在家的时候,曾做什么事呢?他回答说:我在家的时候喜爱弹琴,佛就依着弹琴给他说法,这叫一切法皆是佛法。


佛就问他:琴上面的弦太松会怎样?

他回答:弹不出声音来。

佛再问他:弦太紧会怎样?

他回答说:一弹弦就断了,声音断绝了。

佛再问他:弦调得很适中,不太松、不太紧,会怎样呢?

他答复说:一切音声都可以弹得出来。

佛说:出家人修学佛道跟调弦一样。假若把你的心调好,不要太急,不要太缓,再去修学佛道,一定可以得到佛道。



修道要精进,不杂谓之精,不退谓之进。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入道,但是不能一下子修八万四千法门,一次只能修一个法门,看哪一个法门应你的机,就修哪一个法门。


修行不能太急躁,而是要保持着修行的功夫,慢慢往前进步,只要不退,就叫做进。如果精进过度,太急躁,身体受不了,会产生疲倦。身体一疲倦,心意上就生起忧恼。心意一生忧恼,想到这佛道如此难行,就退道修不下去了。


退了道,有什么不好呢?一旦退了道,要增加罪过。我们凡夫只有精进办道,才有了生死、成佛道的希望,但是如果退下来,会退到哪里去呢?只会退到凡夫位上,只有造业造罪,因此不能退下来。用功修行,应当绵绵密密往前进,修得心清净安乐,道就不会退失。


大家听了经要学着修行,我们不发心修行则已,一发心修行,功夫慢慢增加,不要太急躁,太急躁身体受不了,身体一疲倦,道心要退下来。


调心要先调身,身体要调好,要负担得了。譬如发心拜佛,起先不要拜太多,然后慢慢增加。有的人拜佛精进用功,今天拜三千拜,明天一拜都不拜了,因为身体受不了,心意自然生起忧恼,不想再拜了。因此要会用功,慢慢精进,只要不退步就是进步,身心清净安乐,一定可以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