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念戒近道

编辑:两车 日期:2023-03-20 09:01


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佛陀告诫弟子:作为佛弟子,即便是离开我千里之远,而能够忆念我的戒法,并加以行持,一定能够得道。否则,即便是随侍在我左右,能够常常见到我,却不能持戒,也是不会成道的。


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只说三无漏学:戒学、定学、慧学,这是释迦牟尼佛说法的三大纲要。佛弟子分出家弟子、在家弟子,定学、慧学不分出家、在家弟子,一样修定,一样开智慧。但是戒律则不同,受了在家戒,成为在家弟子;受了出家戒,成为出家弟子,按戒学分为四众弟子。如果不持戒,要修定、修慧,根本得不到定,也得不到慧。


《楞严经》上讲,“依戒生定,因定发慧。”三无漏学,以戒学为基本,依戒才能生定,因定才能发慧。不持戒,根本不会生定发慧,因为不持戒,身、口、意不清净,一天到晚为非作恶,怎么能得到无上的禅定呢?得不到无上的禅定,如何能开般若智慧?


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到了临入涅槃的时候,问诸大弟子还有什么疑惑要赶快问。阿难尊者趋前请问:世尊在世的时候,我们依世尊为师,世尊涅槃以后,我们以谁为师?佛开示他:“以戒为师”。如果不持戒,即是无师之徒,没有师父的徒弟,如何能修得好呢。修行,必须要脚踏实地修,要把戒律持清净。



三十六章讲有九种难,第八种发菩提心难,第九种发了菩提心以后,无修无证难。无修无证,前面已经讲过两次,是为了防止落入偏空,防止着相,才说了再说。但是,不要以为持戒就是着相,那就大错特错了,此章特别告诉我们要注意持戒。


《四十二章经》第二章:“内无所得,外无所求,……非修非证。”就是谈空理,不能着相。第十八章:“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说不要着相,着相就错。第三十六章,说要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还要无修无证,就是不着相。要了解不着相,是要脚踏实地持戒修定,同时不可以着相,而不是不持戒修定。


《金刚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不要着相呢?因为一切相都是虚妄之相。“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在那虚妄之相之中,你能够见到“非相”,见到不是虚妄的真实之相,就见到法身如来。


须菩提尊者听到这里就大彻大悟,但是他关心其他的众生,恐怕领略不到这甚深的道理,因此须菩提问:“颇有众生,闻是章句,得生信否?”释迦牟尼佛当下就制止他,佛对须菩提说:“莫作是说!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就是末法时代到了最后五百年,要是有一个佛子能够持戒修福,对于这个章句,还是能生信心。由此可见,想要悟到《金刚经》上的空理,也必须要持戒修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