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严击竹开悟偈
【唐】香严智闲禅师
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
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该诗主要描述了诗人在参禅悟道中所领会出的禅学感悟,也体现出了诗人深厚的佛学造诣。
《五灯会元》卷九记载这首偈颂的本事道:“(智闲)在百丈时性识聪敏,参禅不得。洎丈迁化,遂参沩山。山问:‘我闻汝在百丈先师处,问一答十,问十答百。此是汝聪明灵利,意解识想,生死根本。父母未生时,试道一句看。’师被一问,直得茫然。归寮将平日看过底文字从头要寻一句酬对,竟不能得,乃自叹曰:‘画饼不可充饥。’屡乞沩山说破,山曰:‘我若说似汝,汝以后骂我去。我说底是我底,终不干汝事。’师遂将平昔所看文字烧却。曰:‘此生不学佛法也,且作个行粥饭僧,免役心神。’乃泣辞沩山,直过南阳睹忠国师遗迹。遂憩止焉。一日,芟草木,偶抛瓦砾,击竹作声,忽然省悟。遽归沐浴焚香,遥礼沩山。赞曰:‘和尚大慈,恩逾父母。当时若为我说破,何有今日之事?’乃有颂曰……”
表面上,沩山问的是父母未生时的情形,实际上是问尚未体悟的自性是什么。自性当然是不可言说的,沩山此举,是考验智闲修持的境界。但智闲并未领悟,反而一再要求沩山说破。沩山无法满足他,因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旦说出,成为语言概念,则就与所悟者有了相当的距离。智闲把书本烧掉,象征着他抛弃依他作解,开始不假外求。结果,无心中抛瓦击竹的一声响,使他灵光顿现,把一切语言、理念、术语都忘记了,心地突然一片空明,这就是悟境。
所以,他在偈中写道:一击之中忘掉了一切情识,乃知悟道并不靠假借外力的修持,动容之间,顿感与古道冥然相契,因而跳出了所谓空寂的语言概念。自性是随时可以发现的,但你要着力去找,却又毫无踪迹。而悟道之后,才会了解其威仪是在声色之外。这里面所表达的思想,表明他确已领悟了什么是“父母未生时”的境界,所以沩山赞扬说:“此子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