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两车 日期:2023-06-22 09:31
端午节
五
月
初
五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今日适逢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端午节文化在两千余年里,对外来传入中国的佛教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点在历代祖师的语录中都能找到端倪。
《古尊宿语录》卷四十四载,宝峰云庵真净禅师五月五日上堂云:今朝五月复端午,随众生心解分布。粽子虽然应所知,要须一一知来处。且道从什么处来?由此可见,宋代时寺院也会过端午节,而且出家人在这天也要吃粽子。佛教世界中翠竹黄花尽是真如,端午的粽子自然可以发明般若妙慧。
《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卷五载,宋绍兴二十六年五月五日,普觉禅师上堂云:今朝五月五,天降沛然雨。艾人与门神,聚头相耳语。这里提到的艾人,是端午节时束艾叶为人。它与门神一样,是为了避邪拒鬼。只是随着历史变迁,这一习俗在当代已经十分少见,而佛教语录不仅保存了端午节时的艾人和门神信仰习俗,并且十分自然地把端午融入禅悦玄机。
端午节
五
月
初
五
《古尊宿语录》卷二十七,舒州龙门佛眼禅师端午上堂云:今日端午,世间人钉桃符,书门阃,使万邪不窥其户,百鬼不入其门。世间人又使针烧灸,采药登山,使万病不干其体,疫疠不入其身……昔楚大夫以忠言不用,沉于湘江。后人哀之,以竹筒盛饭,系五色丝祭之,风俗至今流传不断……这段语录借着世间人在端午这天钉桃符、书门阃、使针烧灸、采药登山的习俗来说法,同时也透露出佛门与筒粽等端午文化的关系。
端午节时寺院的热闹情景在宋代陆游《天中节前三日大圣慈寺华严阁燃灯甚盛游人过于元夕》的诗中也有体现:“万瓦如鳞百尺梯,遥看突兀与云齐”佛寺在五月五日前三天便张灯结彩,举行盛大庆祝仪式,寺院也成为端午庆典的场所。不仅如此,一些失传的端午古俗也在佛教的典籍中得以保存。
端午节
五
月
初
五
《五灯会元》卷十八载,隆兴府兜率慧照禅师端午节说:端午龙安亦鼓桡,青山云里得逍遥。饥餐渴饮无穷乐,谁爱争先夺锦标。却向干地上划船,高山头起浪。明椎玉鼓,暗展铁旗,一盏菖蒲茶,数个沙糖粽。这里有许多失传了的端午古俗:
第一、后世认为端午龙舟是为了救屈原:“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但端午龙船原来是为了“安龙”。
第二、一般认为端午龙舟发生在水乡,但古人这天在高山上划龙船。
第三、五月五日采兰草、菖蒲不仅可以用来煎汤洗澡,如《大戴礼》云:“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但这里同时表明,可以用于制作“菖蒲茶”。
除此以外,《古尊宿语录》卷二十八云:龙门若为作端午,打动众人涂毒鼓。一般认为端午龙舟竞渡时击鼓是为了统一划船的节奏,但是佛教典籍显示,端午所用鼓上涂了毒药,是为了增强鼓声的巫术力量,从而达到安龙、镇龙的目的。
安龙、菖蒲茶、干龙船、毒鼓等是失传的端午古俗,这些资料既可补端午资料之缺,又可见出佛教在传入中国后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之紧密,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