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应如何看待神通?

编辑:两车 日期:2024-04-15 09:19



佛教既然对神通有着如此深入的研究,更有很多修行者具备了神通,是否神通就是佛教所倡导和追求的呢?佛弟子对于神通又应当持什么态度呢?



神通并非万能,仍有局限


佛教虽然承认神通的存在,但并不认为神通就是无所不能的。就以他心通来说,对于一般众生的心理状态,具备他心通者是可以知道的,因为众生妄念纷飞,片刻不停。但是如果运用禅定的功夫把心理活动停止了,他心通还能用吗?


六祖慧能大师座下有位弟子,名叫慧忠,被皇帝尊为国师,世称南阳忠国师。唐代宗时从印度来了一位“大耳三藏”,据说就有他心通,于是代宗便请慧忠国师前来试验。两位大师见面后,慧忠国师问大耳三藏:“三藏大师,听说你有他心通,那请你看看,我现在心里在想些什么呀?”大耳三藏回答道:“禅师乃是一国之师,怎么跑到四川去看龙舟竞渡呢?”国师再次试验,大耳三藏又答道:“国师又跑到天津桥上去看人家耍猴啦?”慧忠国师第三次问:“老僧即今在什么处?”说完便入定,心念停止了活动,大耳三藏找来找去,竟不知慧忠国师的心在什么地方了。于是慧忠国师高声喝斥大耳三藏:“你这个三藏法师,现在他心通到哪儿去了呢?”这则公案出自《五灯会元》第二卷,可见一个人在心里无念的状态之下,他心通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实上,不仅是他心通,其他的天眼、天耳、神足、宿命种种神通皆是如此,并不是有了神通便可以随心所欲而无所不能了。




神通不敌业力,未了生死


神通(这里偏指六通中除漏尽通外的五种神通)之所以会有种种局限,就在于其本身也是自然现象的一种,尽管由于我们平日接触比较少,看起来有些神秘。这就好像两个视力不同的人,视力好的人能够看得到的东西,近视之人不戴眼镜便没法看清楚,具神通者与一般人的区别大致可以这样理解。正因如此,神通既不能违背因果,也不能改变既成事实,只能够预先得到消息或从远距离得到消息,而做暂时的回避和阻挡,可最终还是无法逃脱业力因果。


佛陀曾以“四仙避死”的故事来说明这个道理:有兄弟四人成就仙果,具五神通,以神通知业报成熟、死期将近,老大凌空升腾,老二潜入大海,老三钻入须弥山岩石当中,老四钻入地下,结果都没能逃脱死亡业报的追逐。所以佛陀告诉弟子,人有四事无法避免:一者在中阴中,不得不受生;二者已生,不得不受老;三者已老,不得不受病;四者已病,不得不受死。生、老、病、死是我们所拥有的这个色身必经的路程,若未通过修行断除烦恼习气、证得菩提果位,即便是具足五通,仍旧不能解脱三界之内的生死系缚和六道轮转。


自己的生死不能用神通解脱,那他人的业力自然更是无法用神通去化解的。释迦牟尼佛在世时,琉璃大王欲灭释种,以佛陀的功德智慧仍旧无法阻拦,目犍连尊者希望救度释迦族也终究无济于事,神通不敌业力便可想而知了。业力不可思议,假使自己不断恶修善,而仅仅妄想他人的神通救济,乃至迷信鬼神以求满足私欲,只有增加更多的困扰,损失更多的财产,消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神通非所追求,不许滥用


很多人会想,即便天眼、天耳这些神通仍有局限,但确实超过常人的眼见耳闻很多,且很多人在修行过程中也会得到神通,为何仍不为佛教所提倡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当知道,佛陀出现世间,其目的在于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众生根性有利钝浅深之别,于是佛法便有了权实顿渐种种施设的不同:对于想求世间安乐的众生便先为他开示人天乘的因果轮回之理,令其离苦得乐;对于希望尽快断烦恼、了生死的众生便先为他开示声闻、缘觉二乘的四谛、十二因缘之理,令其转凡成圣;对于能够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众生则为他开示大乘的甚深微妙之理,令其回小向大、由权入实。总之,佛教的宗旨在于令众生知因果、明罪福、断烦恼、了生死、成佛道、度众生,层层深入,以至究竟觉悟自在。至于在此修行过程中所获得的神通,那是断除烦恼习气后自然就有的,并非刻意以此为追求才证得。倘若具有神通的人没有断惑证真,仍旧会起惑造业感苦,到头来还是在三界六道之中轮转不息;且沉迷于神通现象越深,就离正常生活和正道修行越远,这就更是与佛教的宗旨南辕北辙了。


至于利用神通化导众生,虽能感化于一时,却不能长久,因此佛不许弟子滥用神通。从印度到中国的历代祖师,使用神通来传播佛教也很少,且使用神通之后,多数也会离开当地,或者舍报往生他界。如果常显神通而不收敛,乃至以此迷惑他人、获取暴利,不仅无补于混乱的社会,无助于彷徨的人心,其本人也必然遭致杀身之祸、枉死之灾,这都是由于违背因果、抗拒自然的结果。


作为佛弟子的我们,在了解到神通的含义后,既不必将之斥为迷信,也不应对其盲目崇拜,而应致力于培植正信、树立正见,在福德和智慧的修学上精进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