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处|大乘菩萨修道的过程

编辑:两车 日期:2024-09-22 09:14


小乘修道的阶位,仅以阿罗汉或是辟支佛果为终点,阿罗汉已经称为无学位。但是,大乘修道的阶位,则是以佛为终点,等觉以下,皆称为有学,佛才是无学。


从时间上来说,声闻果最长不过是六十劫,缘觉果最长不过百劫,然而佛果,则须大阿僧祇劫。大小乘有这样的不同,因此其中的修道阶位,大乘也与小乘有所不同。


大乘从凡成圣的清净法行,立五十二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十信是由十住中的第一发心住内,分开另立的,如果将十信归纳入发心住,则只有四十二位。其中十住、十行、十回向,称为三贤,仅仅算是资粮位,十地称为十圣,才是修习位。


在三贤和十圣的中间,还需要经过四加行,作为入初地的准备。所谓四加行,即是修四寻思观,能得四如实智。四寻思即是:一、名寻思。即推求诸法的一切名字,皆悉不实;二、事寻思。推求五阴等事,皆为心识上变似的相分,因缘所成,离识非有,无有自性;三、自性假立寻思,谓不管是名的自性,或事的自性,其独立性皆不可得;四、差别假立寻思,谓推求诸法名或事的差别相,亦惟假立,悉皆不实。


行者对此四法,寻求思索,皆假有实无,名四寻思观。以此推求之观为因,而生印可决定之智,不惟了知所取所缘的名等四法是自心所变,假有实无,谓之四如实观,或四如实智。


修以上四寻思观和四如实智,同时要经历四种位次:即暖、顶、忍、世第一之四善根,这四位则与小乘不同。暖是指以佛觉用为己心,如火欲燃,名为暖;顶是指以自心成佛,如登高山,身入虚空,下有微碍,名为顶;印持无所取的境,顺忍无所取的心识,名为忍;暖位以佛觉为己心,顶位以自心为佛境,忍位则觉于中道。由此更进,则迷觉两忘,中边不立,虽未至初地见道之出世间,然而已确到世间的最后边际,纵属有漏,但在世间已为第一,名世第一。


暖、顶、忍、世第一四位之中,前二位修四寻思观,观所取空,后二位修四如实智,观能所二取皆空。


总的来说,大乘在修道过程中,初阿僧祇劫,经过十住(第一发心住内包括十信,由凡夫修十信成就,须经一万大劫)、十行、十回向三资粮位,暖、顶、忍、世第一四加行位。第二阿僧祇劫,则从初地至七地,第三大阿僧祇劫则经过八地、九地、十地、等觉位次,直至最后究竟证得佛果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