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西行者 日期:2020-05-10 14:39
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前露台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石塔,石塔雕刻十分精致,仔细观察会发现塔身上雕刻了上百尊佛教人物造像。
两石塔始建于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为北宋留存至今最古石塔之一,系吴越王钱弘俶重建灵隐寺时而立。两座石塔距今已逾千年,是灵隐寺历史最久的遗物。
灵隐寺大雄宝殿前露台西侧古塔
灵隐寺大雄宝殿前露台东侧古塔
灵隐寺两石塔相距42米
为八面九层仿木楼阁式实心石塔
据说当时吴越王钱弘俶重建灵隐寺时,雕造四座石塔,今唯存两塔。两塔相距42米,均为石质仿木构楼阁式塔,分段雕凿砌筑。古塔为八面九层,每层均包括平坐,塔身和塔檐,并逐层收分。目前两塔塔刹部分皆不存,剩余塔高11.49米。
两石塔形制、结构相同,塔的外形完全依照木塔的形制,分段雕凿砌筑,为八面九层实心石塔。
石塔筑于青石铺就平台之上,底部覆莲金刚须弥座,束腰处刻有塔铭。
从底层开始至塔顶逐层递减,塔身收分明显,线条流畅。塔身每层设平座回廊,仿木结构重檐,八角倚柱、平座回廊、檐椽斗拱、檐面筒瓦皆石雕而成,虽残缺严重仍能看出雕刻精细。每层的东、南、西、北四面辟壶门,线条流畅。
一至三层壶门两侧雕有佛教人物。其余四面,一层雕供养人像,二层刻佛教经文,三层及以上雕刻佛菩萨像。三层佛像为一佛二菩萨二弟子,四层至九层则为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顶部石雕八脊封檐,现塔刹已损毁缺失。
塔基磐石雕刻吴越石塔建造盛行的“九山八海”
须弥座之上雕仰莲 塔身束腰八面刻有
方寸小楷《大佛顶陀罗尼经》
再上每层均由平座、塔身和塔檐三部分组成,塔的外形完全依照木塔的形制分段雕凿砌筑,并逐层收分。塔身八面形,有四面由槏柱把塔壁分成三间,明间做成壸门式,雕凿出实榻大门,并细腻地雕出门钉和金环铺首,次间浮雕立像。另外四面不分间,上浮雕佛、菩萨和佛教故事等。角柱圆形,上部有明显收分。阑额上雕饰“七朱八白”。塔檐五铺作重栱出单抄单昂,上檐雕出筒板瓦、戗脊、椽子、飞子、滴水和瓦当。
一层塔身四斜面浅雕菩萨立像
一至三层壶门两侧雕有菩萨立像
二层四侧面雕凿经文
二层四侧面雕凿经文
三层塔身在两塔相对正面的檐下
刻塔铭石匾 惜西塔塔铭已损
东塔塔铭上刻“吴兴广济普恩真身宝塔”10字
三层正面次间壶门不设菩萨立像
为浮雕莲柱装饰 四层以上素白
三层四侧面雕刻一佛坐像和二弟子立像
两旁为二菩萨立像与二护法天王立像
塔身通体极力模仿木构建筑
柱身之下三分之二大体垂直 上段有显著之卷杀
与《营造法式》中梭柱之规定大致相符
四层两侧面雕刻一坐二立佛菩萨像
东西两塔两侧面雕刻骑狮文殊菩萨
东西两塔两侧面雕刻骑白象普贤菩萨
五层有凿刻行脚取经僧 其对面为供养人
行脚取经僧手持锡杖拂尘 身背经笈
与唐玄奘西天取经行头相似
六层以上除菩萨造像及佛教故事外
有帝后诸天礼佛图 最上层凿刻小佛龛
灵隐寺石塔和经幢
1961年被列入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名录
2013年3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录
灵隐双石塔图集综述
灵隐寺两古石塔为八面九层。塔基为盘石与须弥座,上雕刻“九山八海”。须弥座之上雕仰莲,束腰八面刻寸楷《大佛顶陀罗尼经》。塔身八面形,有四面由槏柱把塔壁分成三间,明间做成壸门式,雕凿出实榻大门,并细腻地雕出门钉和金环铺首,次间浮雕立像。另外四面不分间,刻浮雕佛菩萨和佛教故事等。
一层塔身四斜面浅雕菩萨立像
四正面明间开壶门 两旁浮雕菩萨立像
二层四侧面雕凿经文
四正面次间的菩萨立像有隋唐遗风
三层塔身在两塔相对正面的檐下施塔铭石匾
西塔塔铭已毁 东塔塔铭上书10字
“吴兴广济普恩真身宝塔”
三层正面次间不设菩萨立像,为浮雕莲柱装饰;
三层四侧面雕饰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像。
四层两侧面雕饰一坐二立的佛菩萨像
东西塔另两侧面分别雕饰
骑青狮文殊菩萨像和骑白象普贤菩萨像
五层凿刻行脚取经僧
其对面为一路人供养者
取经僧手持锡杖拂尘 身背经笈
和唐玄奘西天取经的行头相似
六至九层凿刻诸佛菩萨造像及佛教故事
还有有帝后诸天礼佛图和小佛龛
灵隐寺两千年古石塔雕刻十分精致
堪称吴越文化建筑艺术瑰宝
见证灵隐寺的悠久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