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之江问道·正信正行——杭州佛教教职人员市级轮训2024年第一期培训班在灵隐寺开班

编辑:两车 日期:2024-06-04 09:04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全省“十百千万”宗教人才培养工程,6月3日上午,“之江问道·正信正行”——杭州佛教教职人员市级轮训2024年第一期培训班在灵隐寺开班。省佛协会长、市佛协名誉会长光泉法师,省佛协副会长、市佛协会长月真法师,市佛协副会长戒清法师、演通法师、秘书长胡胜军、常务副秘书长 邓安松,灵隐寺监院戒法法师等出席开班仪式,市民宗局派员莅会指导,来自景区市属寺院以及建德市的僧众等63人参加此次培训。开班仪式由戒清法师主持。

▲杭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戒清法师主持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
▲浙江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杭州市佛教协会会长月真法师讲话

月真法师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市佛协积极开展全市佛教教职人员轮训工作,全市共举办了20余期轮训班,培训僧众逾千人次,对全市僧众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月真法师要求:一是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双通”人才。对教义教规要作出符合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述,就需要培养一批既懂中国传统文化,又对佛教教理教义有深入研究的佛教“双通”僧才。二是要正确应对网络舆情,积极维护佛教社会形象。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短视频等新媒体的兴起,佛教的舆论环境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面临新的挑战。对于网络舆情,要坚持以预防为主、勇于面对、科学处置、正面引导,以达到消除影响,维护佛教形象。三是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彰显佛教自身价值。出家人是要以续佛慧命、普度众生为己任,要为寺院常住、居士信徒和社会大众作好服务。积极引导僧众转变观念,树立以寺为家、积极奉献的意识。通过佛教慈善活动,确立佛教的社会担当,回馈社会、服务社会、积极主动解决社会问题,是佛教界融入社会,树立良好形象,展现“人间佛教”社会价值的有效途径。

▲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杭州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光泉法师讲话

光泉法师在讲话中肯定了杭州佛教在扎实推进并落实教育培训工作,大力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的佛教僧才,推进教育培训工作,注重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杭州佛教界人士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光泉法师要求:一是要爱国爱教,强化五个认同。继承杭州佛教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通过对“五史”的深入学习,深刻领悟爱国主义内涵,进一步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国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二是要与时俱进,坚定佛教中国化方向。认真学习佛教中国化专题课程,汲取我国古代佛教中国化的宝贵经验,顺应全新社会环境与要求,坚定中国化方向,推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三是要戒奢从俭,坚持以戒为师。通过对戒律学的深入学习,严格道风建设,保障佛教的健康传承,保持佛教教职人员少欲知足、淡泊名利的衲子本色,自觉抵制商业化的不良影响,维护杭州佛教及出家僧人清净庄严的形象。

▲合影留念

此次培训班为期5天,邀请了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中国计量学院、中国美院、杭州市民宗局、杭州佛学院等高校老师、民宗干部、法师为学员授课。培训内容涵盖宗教政策法规、“五史”教育专题、佛教中国化专题、戒律学专题、中国传统文化等内容,课程丰富,主题突出,非常实用。

来源:杭州市佛教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