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修佛“自闭”症

编辑:性恩行者 日期:2010-03-15 17:40

  我曾经每天都接待来访的佛教修行者。开始,发现他们的错误并不留什么情面,无情的给予批评,后来渐渐发现他们基本不会听的,我的批评只是让来者不悦而已,才渐渐明白,一部分来访者,并不是以沟通法理与修行,而是寻找某种认同感。有的人修行了几十年,实在是需要向人诉说。

  发现这种情况以后,我调整了心态,以一种包容的心境,全然把自己放在一个倾听者的角度,耐心的去听这些拜访者十几年修行的经历和感受,有时一听就是两三个小时,而他们会高兴地认为真是一位"明师"——哎,其实真是惭愧啊!我什么也没有做什么也没有说,愧于这"明师"的称号。只是学会了当镜子,当容器,静静地听。

  对我个人而言,从这些声音中,不仅听到了修行的苦乐酸甜,也看到我们在修行过程中,一些不被自我发现的状态——当年的我和多数人一样,也喜欢东奔西跑,走名山访大德,对于佛的言教只留于言辞而并未真信真行,通过参访拜见大德,坚定自己对于佛法的信心抑或是炫耀自己的"见识",似乎见了什么大德就具有大德的功德。

  细想起来,佛教徒之间的谈话是很有意思的——尤其是一些自认为修到一定境界的"开悟"者。他们在交流佛法时,只是在表白自我对佛法的理解,思维几乎与他人和外界没有互动,想什么就说什么,思维的跳跃性太大,让人根本不知道他们到底想说什么,没有学佛的人会感到他们语无伦次…

  作为"开悟"者,他们往往认为我说话你们不能理解,是因为你们没有修到我的境界。

  而我认为,既然开悟了,就应该能预知我们不能够体会你的境界呀,那还说我们不能理解的境界,这件事情本身就是矛盾的。比如,我们去德国旅行用中文与当地人交流,他们听不懂,而我们反而责怪德国人不懂中文,是因为他们文化层次太低。其实,语言是相互交流的,若只是为展示自我就失去意义了。

  这里有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有些人,一味地自己在哪里说东说西,而根本不听他人在说什么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喋喋不休者,根本不给他人反应和互动的时间机会,另一种是你说话时他沉默,并且双眼游弋,你说的话,他根本不会理解,等你说完了反对他的意见,他就像没有听到一般,仍然继续畅谈他的祥林嫂般的思想。

  从根本上,这也算是一种执着吧!

  修行的某一个阶段,确实需要我们更多的时间来内视内求,暂时隔离外界对我们的刺激,不受外界的影响,从而调整内心世界的秩序,提高自我的觉察力。但是,如果你把内敛变成自我习气的话,就会走向反面,变成一个失聪的人,一个听不懂别人说话的人。其自我的觉察力,只是在内心中打转转,不会发出去觉察心外的世界,其实这是一种轻度的自闭现象。

  我们修行到一个阶段,就像小学生一样,外在的干扰太多确实对学习不利,而学习的目的,是学到知识智慧,返身去改造和改善外环境的,不是逃避,也不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我们的内敛和内安抚也是这样,要通过内视反观看清我们内心有哪些习气污染,去掉污染执着,放下包袱,而不是把它们包裹的更紧。——擦镜子,是为了更好的照清楚外界,而不是以擦镜子为借口和理由,把自己和镜子一起包的严严实实,不见天日,鸵鸟掩耳,生活在自我内心的自恋世界中。

  以清净平和的心境,准确感知外界而心无一物去染着外界,这才是真正的"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