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里走出去的太子太傅

编辑:性恩行者 日期:2014-09-22

清光绪二十五年刻《天鉴堂文集》之沈近思像

  沈近思(1671-1741)字位山,浙江钱塘或仁和五杭(今属余杭)人,清朝官吏、诗人。近思少孤贫,9岁丧父,为僧灵隐寺。主僧爱其敏慧,使读书应试。有项某,奇其才,以女嫁之。21岁入钱唐县学。完婚有期,主僧悔,关于寺中,予以披剃。县学诸生连名诉于学使,主僧惧,始出之。

  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四十五年,授河南临颍知县。颍水经许州东入临颍,许州孔家口下距临颍境仅百余步,堤屡圮,水入临颍,害禾稼。近思请筑堤,临颍任夫十之七,士民争输谷。日役千三百人,人谷二升,二十日而堤成。水至不为患,岁大熟。近思又捐资建社仓,积谷4000余石;建立紫阳书院,教士以正学。;建双忠(岳飞、于谦)祠,以昭忠义。县西葛冈村俗最恶,近思为置塾,课村童,立书程簿,躬教督之。化行于其乡,俗日驯。离临颍之日,士吏攀车洒泣,道不得行。

  康熙五十二年,巡抚鹿祐荐卓异,迁广西南宁同知,执法不避权贵,豪吏敛手。南宁山险多盗,力行保甲,严督缉捕,一年之后,四境安宁。不久,因病,告归。招集生徒讲学。五十九年,以贤能被浙江巡抚朱轼荐,敕部调取引见,命监督清河东裕仓,到任一月,分别利弊,整订纲纪,奸吏敛迹。旗弁悍者,痛加惩处。未满两月,浙江福建总督满保奏请以知府拣发福建,檄署台湾知府。近思议析置数县,道镇弹压,府治驻兵三千,分布营汛,收材勇入行伍,严加操练,以渐移充内地各标。流民至者,必审籍贯、稽家口,方授以田土,否则悉驱过洋。时台湾暴动初平,正需安抚,因作《远虑四论》,提出:台湾为沿海诸省保障,鹿耳天险,澎湖孤悬,非若内地之可以臂指使;以2000里之幅员,只设三县,不易管辖。主张多设数县,每县分都图保甲,统领约束,丝连绳贯,以便稽察;并从乡民中选取壮勇,加以操练,增加驻兵;对流杂之民,则审其籍贯,稽其家口,授其田土。帝纳其议,台湾乃治。

  议未即行,雍正元年(1723),召授吏部文选司郎中,赐第,赉帑金四百。密察舆论,杜绝宿弊,寻授太仆寺卿,仍兼领文选司事。二年,超授吏部侍郎,命与尚书阿尔松阿如河南按治诸生王逊等纠众罢考,论如律。以真诚剀切,敢于直谏,名著一时。四年,充江南乡试考官。例以乡试录进呈,上嘉近思命题正大,策问发挥性理,谕奖之。雍正称他是:"操比寒潭洁,心同秋月明。"时侍郎查嗣庭、举人汪景祺以诽谤获罪,停浙江人乡会试。近思疏言:"浙省乃有如嗣庭、景祺者,越水增羞,吴山蒙耻!"因条列整饬风俗,约束士子,凡十事。上曰:"浙省有近思,不为习俗所移,足为越水、吴山洗其羞耻!"所陈委曲详尽,下巡抚李卫、观风整俗使王国栋,如议施行。五年春,擢都察院左都御史,仍兼领吏部事,得士称多。卒后,室无余赀,命平郡王福彭往奠,加吏部尚书、太子少傅。以其子方幼,令吏部遣司官为治丧,赐祭葬,谥端恪。

  世宗通佛理,尝以问近思,近思对曰:"臣少年潦倒时,尝逃于此。幸得通籍,方留心经世事以报国家。亦知皇上圣明天纵,早悟大乘,然万几为重,臣原皇上为尧、舜,不原皇上为释迦。即有所记,安敢妄言以分睿虑?"上为改容。及耗羡归公议起,上意在必行,近思独争之,言:"耗羡归公,即为正项,今日正项之外加正项,他日必至耗羡之外加耗羡。臣尝为县令,故知其必不可行。"上一再诘之,近思陈对侃侃,虽终不用其言,亦不以为忤也。卒后,室无余赀。赠礼部尚书、太子太傅。并赐谥号端恪,并命吏部派专人为沈近思办理丧事。其子沈玉琏由清政府抚养,后在乾隆朝时曾出任广西桂林同知。

  沈近思著有《学易》、《学诗》、《读论语注》、《偶见录》、《小学》、《咏励志杂录》、《真味诗录》、《天鉴堂诗文集》等数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