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性恩行者 日期:2009-04-29 00:24
慧理系西印度僧人,史称"天竺僧",东晋咸和初,从中原云游入浙。
据传,慧理登武林山时,见有一峰,叹道:"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一小岭,不知何时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故山名"天竺",峰名"飞来",地名"灵隐"。于是慧理在飞来峰下建灵鹫寺(龙泓洞侧,明末毁)。咸和三年(328年)在北高峰下建灵隐寺;咸和五年(330年)在涧右建下天竺翻经院,原为翻译经卷之处,后因天竺山亦名"灵山",曾改名"灵山寺";而后又建灵峰、灵顺,故史称慧理"连建五刹"。据《灵山志》称,"飞来峰北麓有灵鹫寺,故峰随易其名","灵鹫寺后有理公岩(亦名燕寂岩)"。灵鹫寺的位置在今理公塔前,后人以为灵隐寺即灵鹫寺,实误。由于灵隐、天竺寺院由慧理创建,故后人尊奉其为灵竺开山祖师。
古时灵鹫寺与下天竺翻经院一涧而隔,同属一体,同一山门出入,故白居易诗云:"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权德舆也吟咏:"石路泉流二寺分,寻常钟声隔山闻。"苏轼亦有诗云:"灵隐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至南宋时,天竺已另立山门,南宋书法家张即之(1186—1263年)在天竺山门石坊题书"佛国也"。
《灵隐寺志·开山卷》称:"慧理连建五刹,灵鹫、灵山,灵峰等或废或更,而灵隐独存,历代以来,永为禅窟。"据传,西溪石人岭下的夕照庵为慧理晚年退隐之处,现今龙泓洞侧的理公塔则为历代纪念慧理祖师的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