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泰斗太虚法师

编辑:性恩行者 日期:2009-04-29 00:51

  一、与杭州的不解之缘

  杭州历来是古吴越地区佛教之中心,被誉为东南佛国。早在五代,由于吴越国王钱缪的倡扬,更重要的是出于战乱时百姓对的体认与信仰需求,以致被称为家家弥陀,产产观音。南宋至元,盛况不衰,法门龙象辈出相继。如被清雍正皇帝誉为震旦第一导师的永明延寿大师曾受吴越国忠懿王之请主持复兴灵隐寺,而闻名于后的佛学巨着《宗镜录》便是禅师于净慈寺完成最后编着的。临济宗着名的看话禅创立者大慧宗杲禅师,奉诏主持径山能仁禅院,宗门弘扬。至明末,四大高僧之一莲池大师长住云栖寺,使之成为久负盛名的净土道场,泽被一方。在近代,地处东南沿海的杭州,又充分发挥了交通便利、文化开放、风景幽美、商业发达的优势,较早具备了现代市民社会发育的条件。因此,凡视野开阔、境界超越的高僧大德,都曾多次来此讲经说法,依靠杭州缁信的支持,成就了其伟业的开端。其中最着名的就是太虚人师、弘一人师,仅据太虚《自传》与印顺法师编《太虚法师年谱》的不完全记载,太虚留居杭州的次数竟达二十有余,其一生致力的佛教革新与复兴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三项,即创办《海潮音》、教制改革实践试点、人间佛教理论基础的奠定也发端于杭州。

  太虚大师早年蓄有大志,与辛亥革命志十多所往来,还因此被清廷通缉,心情十分压抑。由于杭甬地区也是辛亥革命发源地之一,自然随即响应了武昌起义。太虚即于1911年江浙光复后,漫游沪杭以及江淮,呼吸自由空气,结交知心朋友,酝酿建立佛教独立的具有完全近代形式的组织。这恐怕是太虚与杭州第一次结下不解之缘,其年仅21岁。随后他便在南京、镇江创立了佛教协进会。该会建立并不顺利,后并入了太虚敬重之师敬安(寄禅)领衔建立的全国佛教统一组织中华佛教总会,太虚受到重用,被任命该会会刊《佛教月报》主编,曾与友人来杭一路诗兴葚豪。自此来往杭州愈益密切,曾被推举为杭州西湖弥勒寺及大佛寺住持、净慈寺住持。西子湖畔的秀美灵隐,更是太虚留连不舍之地。

  灵隐寺闻名于印度高僧慧理仙灵所隐的;惊叹,初唐时期诗人宋之问曾留下着名诗篇《灵隐寺》:鹫岭郁迢晓,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柱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如此清修圣地,自然天成,幽静灵秀,乃无数文人雅士之向往。太虚自然比他们更能领略其妙,故在各地弘法操劳之余,也往往回到此地度夏,修身养性,撰文讲经。其大量重要专着及论评都于灵隐寺完成,如论僧伽负有住持佛法、救世济苦的最重要责任的《与竟五层士论作师》、《佛法救世主义》,论述中华佛教精华所在的《大乘宗地引论》、《生活与生死》、《论掌珍论之有为空量》、《评吕澄(印度佛教史略)》、《因明纲要》、《再论唯识与法相》、《评欧阳渐(摄大乘论大意)》等……。当时灵隐寺先后由慧明长老和却非上人主持,他在灵隐则担任首座一职,慧明长老圆寂后,他还亲为撰写行述。1931年巨赞法师到灵隐寺出家,也是由他亲自推荐,从灵隐寺时任住持却非上人披剃。他最早履任西湖弥勒寺及大佛寺住持,也全靠灵隐寺支持。1928年,他与阔别十年之久的老友昱山重逢于灵隐,感慨万分,赋诗云:"春满湖山花满林,连朝阴雨阻探寻。老天不解如人意,何日方能慰此心!傥得狂风腾虎啸,尽教枯木作龙吟。浮云扫却晴空现,涌出红曦换绿霖!"由诗中可见,大师虽经历前期多次佛教革新失败,抒发出何日方能慰此心的感叹,但他雄心犹昔,热情未减,对佛教的未来仍充满信心。

  杭城学佛风气历来盛行,由于僧众居士热心护持,使之成了太虚弘法讲经讲演的胜地。除在净慈寺外,早在1921年,倪谱香等发起,请大师于西湖省教育会讲《心经》。19264月,太虚应杭州佛学会吴璧华之请,在功德林讲《仁王护国经护国品》,在浙江省教育会再作讲演。同年7月,,他又应杭州佛学会之请,圆满《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之传讲功德;193311月在之江大学讲《宗教构成之元素》他前后在杭州灵隐寺、祖山寺等处讲经多多,所到之处,无不受到进步僧众及居士善信的热诚欢迎。除抗战八年被阻断在重庆之外。1946年,太虚已年届56岁,犹在杭州讲《佛法要义》,翌年即圆寂。

  可见太虚一生白壮盛至晚年,与杭地之结缘深厚。

  二、《海潮音》的发源地

  《海潮音》是近代佛教影响最大,维持最久的刊物,也是佛教革新的主要舆论机关,也是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法音》的先驱,而杭州就是《海潮音》的发源地。

  太虚与辛亥革命在江浙的领袖、古文经学大师章太炎合力创办的觉社,乃近代最早的佛学社团,该社出版的《觉社丛书》为《海潮音》创刊奠定了基础。1919年冬,兼阐儒释的该丛书在上海己难以为继,于是专弘佛法《海潮音》月刊在杭州应缘而生。由于太虚第一个亲灸弟子大慈在西湖之畔,为其师准备了太虚平生第一个可以完全自主的清修道场净梵院,凭籍这里优越的环境,太虚得以专心编辑。1920年,《海潮音》在此创刊。其刊名寓意源于《楞严经》:佛兴慈悲,哀悯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便告诸善男子……"又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时间音,是故须常念。但对此海潮音的解释,太虚大师颇为独特:

  "……海之潮音,是从惑业苦海而转向性海、空海、心海、觉海所发生之潮音;是从觉海、心海、空海、性海而摄化惑业苦海所发生之潮音。……是契实性、应时机、所宣流之有力用、能破立的言论,非玄远迂阔笃时拘墟之说。"

  这里已体现出佛教革新契时契机的重要,海潮音就是人海思潮中的觉音,以此命名即在于发扬大乘佛法真义,应导现代人心正思。同时,大师在《海潮音》11期中给期刊以明确定位:

  一、建言:是建立主义的。二、平议:是批评客义的。三、商论:是主客公开的商榷讨论机关,凡反对佛法、怀疑佛法、批评佛法、研究佛法、信解佛法、修证佛法所发生的问答辩驳,皆得发表于此,供世界智者的考虑。四、杂记:此如四缘中的增上缘,凡不入前三门的,皆收入此门。约言之,有笔记、小说、史志、译着、神教、哲学等类。

  如大乘用大能生世出世间善因果的量,凡世出世间的善法无不容纳之。

  正因既承传佛教优良传统,又能吸取新知,适应与引导现代人心需求,《海潮音》首卷第一期出版后,就引起社会各界极大反响。太虚亲自编辑了第一卷,也得益于在杭州的良好氛围。如今看来,不论是佛学水准还是视野的宏宽,这几期的水平甚高。随后受各种因素影响,编辑部一再迁移,编辑人员也是更换频繁,以致难免良莠不齐。直至大师圆寂后,《海潮音》仍在发行,由印顺法师负责编辑。如今《海潮音》仍是我国台湾地区中国佛教会会刊。太虚大师一生中一些重要的着作、演讲、论评都是通过《海潮音》而被更多的人知晓。由于太虚主张的佛教革新走在时代前列,太虚当年试图革除的明清佛教弊端有的依然存在,有的只是换个形式,佛教复兴面临的问题不但很少得到解决,而且还在滋生新问题。因此《海潮音》的影响不但不会消失,而且会更加深远。

  三、净慈寺——佛教革新实践的最早试点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后,便难以摆脱传统宗法社会的影响。宗法社会在隋唐进入了其巅峰期,佛教也最为兴盛。随着宗法制的僵化与衰退,至明清,佛教界积弊也暴露无遗。太虚曾根据中国佛教的教理、教制、教史的演化,分析了佛门种种弊端的由来,撰成《震旦佛教衰落原因论》,该文把中国佛教衰落的原因归结为外部的专制政治高压和儒家文化统制,内部的寺院宗法化,戒律松弛,义理沦丧,还有更为根本的信仰薄弱,得出古代僧伽体制中的某些制度已难以适应近代社会的结论,因此必须革新。早在1913年,顺应着辛亥革命大潮,太虚大师就提山教理革命、教制革命和教产革命的号召,被印顺法师赞曰:大师之三种革命,乃思想、制度、经济并重,实能握佛教革新之全般论题,此是何等智慧!",其中,在大师看来,教制革命为三大革命之根本。随后,他又撰写了《整理僧伽制度论》,分别从论僧、论宗、论整理制度以及论筹备进行这四大部分对僧制改革提出了理论纲领。而正是他在驻锡杭州期间,将理论化为第一步实践。

  怀着百废待兴的壮志,太虚大师于1921323日正式出任西湖净慈寺主持,并开始筹备净慈寺的改革——"久欲凭借禅林,以实施理想之改建,为佛教树新模以此为实行着手改革僧制的根据地

  进院后,大师即着手全面整改,调整了部分职事人员。《太虚大师自传》载:库房请如惺为监院,智信为副寺,组织各属职办理,所有常住收支悉归库房,我但督察监查;客堂请玉皇为知众,因原等为知客、纠察、书纪。

  这为净慈寺的振兴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组织架构与人才支撑理论准备。接着是对内部僧规的严肃及寺弊的清除。《自传》载:寺中吸鸦片的有五个人,皆使搬永明塔院或寺外他处住,限期戒除;如不能戒除的,遗单出寺。先各处寮口多有私造荤腥的小灶,尽皆拆除,只留斋堂后的大厨房及库房边的小厨房,禁止寺僧私营饮食。积极方面,则修理运木井的济公殿,陈列普通佛学书报作通俗宣化,专派人司理其事。各处招待斋主、香客、来宾的房屋,亦加整饰,以清洁卫生为主。并将大殿佛像装金庄严,改安住僧众的禅堂为角虎堂,坐香三枝及朝暮课诵二时,以标提净慈寺开祖永明寿师的禅净双修宗旨。……我乃定期于夏间在斋堂公开宣讲华严净行品,办永明学舍,置黑板桌儿等,筹备秋季开学。

  大师严令取缔鸦片酒肉,拆除各处寮口小灶,统一饮食;重修济公殿,陈列通俗佛学书报并派专人管理;整饰房屋,显以清洁卫生:庄严大殿佛像:改禅堂为角虎堂,坐香三枝及朝暮课诵二时,以标提永明寿师的禅净双修宗旨;还积极筹办永明学舍。

  整顿不久,便道风初振,法誉渐隆,是年春、夏间的香火经忏,几将追踪灵隐而并驾齐驱。……常住的收入已能偿去旧债十分的三四。事实证明,大师的整治革兴已初具成效,是他初期改革遭挫后的一次成功尝试,使他受到满心鼓舞。

  在此基础上,他还编订了《杭州西湖净慈寺永明精舍大纲及章程》,着手筹建永明学舍。精舍以准(永明延)寿大师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之义,以精研性相台贤之学,融修禅净律密之行,陶育僧材宏扬佛法为宗旨!"拟招收比丘或沙弥、居士各十二人,学习大乘八宗佛学。此外,学舍还拟教授佛教史、因明学以及华文、英文、日文和藏文等语言。除正常授课外,大师要求学众参与自觉实习及觉他实习:

  自觉实习:(子)每晓闻四板皆起身,盥漱毕,搭衣礼佛。;就单上禅坐,默持楞严咒心。(丑)每早暮课诵,在举赞佛偈时,加入绕佛发愿,三皈毕先回。(寅)每晚进角虎堂,随众坐禅念佛。(卯)随众过堂粥饭,按时寝息。(辰)学人每夜临睡前,各自记一日之功过,逢朔望日,发露庆悔。(巳)每夏历朔日,上午诵梵网戒,望日上午诵四分律,一人轮值高坐朗诵,舍中人皆依戒夏先后,次第坐听。

  觉他实习:(子)宣播团:由本舍教职员及学人组织之。分为四队,每队五人,遇有相当之时期场地,即分队前往宣讲佛教,并散布佛书。(丑)讲演会:遇诸佛菩萨祖师有缘之日,即于本舍开会讲演,以坚纪念而增信向。

  此章程体现了太虚大师兴办佛学教育的思想及理念,一方面既继承传统又超越传统。在佛学教授上非限于一门一宗,而融摄各宗各派。此外,学舍还增开语言、历史学等现代学科,以陶育僧材。在行持上,大师强调解行相应,要求学众早暮课诵,坐禅念佛,发露忏悔,严持戒律。另一方面,他还借鉴当时国内外宗教教育的办学经验,提倡宣播团讲演会,鼓励学众坚定弘法信念,树立远大志向,走出学舍,向民众宣讲佛法。这种自觉觉他之菩萨行反映了大师志在整兴佛教僧会,行在瑜伽菩萨戒本的一贯主张。

  然而,前进的道路难免迂回曲折。19217月,在太虚启讲《华严经·净行品》不久,就发生了杭州白衣寺慧安等诸山住持诬陷大师的事件。而当太虚在北京讲经期间,浙江省长在军方势力胁迫下竟下令撤销其净慈寺住持一职。虽然太虚得到杭州进步士绅、名流以及信众的声援和支持,但是面对内忧外患的不利局面,他不得不终止净慈寺的改革进程,于1922年辞去住持,交卸兜率寺。至此,大师在净慈寺的试点虽然失败,永明学舍的筹备也仅止步于一纸章程,但他并没停下践行脚步,积极总结经验教训,以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在各方的建议和支持下,于武汉成功开办了武昌佛学院,永明学舍的理想至此得以初步实现。

  杭州净慈寺具有永明延寿大师所垂的优良传统,又面对南屏山,属秀丽的杭州西湖景区,西湖十景之一南屏晚钟,就是站在南屏山顶,眺望西湖,灿烂的晚霞映照在湖面上,从净慈寺传来阵阵悠悠钟声,令人顿生脱凡忘俗之想。该寺离杭州繁华市区也不远,历来游人如织。如此宝地,又有一支在太虚率领下的核心力量,有不畏强权支持革新的杭城进步僧伽、居士、信众。同时在太虚接任前,原净慈寺寺院制度、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弊端也充分暴露。应当说,在东南佛国——杭州试点成功的条件是有的。可腐败蛆虫的鬼蜮伎俩居然籍军阀暴力得逞,反映了贪腐与权力沆瀣一气,而佛教界的正当权益根本得不到保障的现实。

  四、《建设人间净土论》与《真现实论》等的撰写

  人间佛教思想是太虚大师教理革命意向的体现,以使佛法在契真理协时机的原则下,适应近代社会,满足时代要求,回归佛陀本怀。而奠定太虚人间佛教理论体系的几篇重要文章《建设人间净土论》及《真现实论》等,正是在杭州撰写的。

  那是1926年,在臧贯禅居士的一再函请下,在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大师思绪万千,于是有《建设人间净土论》的落笔。该文由人生愿望之所在现代人间之苦恼人间净土之建设人间净土与永生极乐由本人发大悲愿施舍为始几个部分构成。全方面地阐述了人间净土建设的必要性、具体实施的设想、由人间净土上升到究竟解脱等。由于人在此五浊恶世中,既要承受天灾人祸、生老病死之苦,又需承担苦乐离合、驱役争夺之难,便生发身命资用之安全的现世所求及永生极乐之获得的终极所愿。而人间净土的提出可谓圆满解决了上述问题,使众生在水深火热中看到了希望。

  在大师看来,保持身命及资产安全方法有二:一为治本之法,即以归依三宝为根本,奉行五戒十善,由改造自心以造人间净土以及要求大众剔除陋习、昌明德礼、尊老爱幼、平息战争,由此改造人间环境以造人间之净土。二为治标之法,即联合全球佛教徒,成立国际组织,互助互益。在此基础上,依三宝诸天威力,修法祈福,使显密双融,因缘互具。此外,对于人间净土道场的设立及功能,大师亦有细述。193011月,大师在重庆又讲《创造人间净土》,以此作为人间净土思想的补充。

  受各种因素制约,人间净土的设想在当时并未成为现实,但是大师的各项主张、思想得到了后来者的继承和发扬。人们对太虚提出的不少主张犹存争议,唯独建设人间净土,已成为佛教界共识。就此而论,当今旗帜最为鲜明的应是圣严法师(1930-2009),他师承太虚弟子东初法师,遥承太虚思想,以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为理念,在台湾成功了创建法鼓山等道场,并在全球推广。大陆也有很多寺院以创造人间净土道场为目标。

  1927年,为反驳儒家认为佛教消极避世的偏见,依据佛法原理,回应源自西方,但自五四以来已在学术界占主流地位的实证主义、现实主义等思潮,大师在灵隐寺撰《现实主义》,即《真现实论》,后编为《真现实论宗依论》,强调唯佛法乃真现实:宗教执唯神故;哲学与科学,执唯我或唯物故;实验主义或实际主义,实用主义、又现实主义、实证主义,似为现实主义,然未脱唯我或唯物之执;孔家哲学似为现实主义,然未穷现实之量而犹有拘局;故佛陀为无主义主义之现实主义者。而现实主义,虽镜涵万流,含容一切,要非佛陀不足以正其名也。以简别世俗现实主义,故名曰真现实论。

  大师认为现实真是如此——法尔如是,亦日本来面目,亦曰真如。他把对现实的解释上升到佛法的超越境界,即以了悟缘起性空这一宇宙真相才算是明真现实。他分析道:现变实事曰现实,无始恒转故;现事实性曰现实,无性缘成故;现性实觉曰现实,无相真如故;现觉实变曰现实,无元心枢故。现实即现实,现实唯现实,更无他名能诂之也,故曰现实.....

  他认为,因众生为无明所障蔽,执着外在一切现象,以此为,乃颠倒妄想。然而,诸法真相即藏于这千变万化的现象当中。若能放下自我,如实修证,即可达到现性实觉。在此基础上,随缘度众,圆满佛果。其中有些话语虽然不免囿于那同时代人普遍存在的自身学说最高明的论调,但表明了太虚高度关注着能够诠释与解答高度复杂的社会问题的现代学术思想。《自由史观》也是同年在灵隐寺撰写,证明了他对自由主义思潮的关注。这一关注也是他翌年出访欧美的动因之一,至1929年他访问欧美归来,视野大开,随即出席了杭州佛教界欢迎会,讲《佛法对于现代人类之贡献》时,语言便有所修正。关于真如与现性实觉诸关系,太虚在1938年汉藏教理院的详细讲解已更多吸取了现代思想,即为后来所编的《真现实论宗体论》。当然佛法缘起论的根本是不会变也不用变的。此两论与后来印顺法师所编《真现实论宗用论》一起,构成了人间佛教理论基石之一,对坚定现代佛教徒的信仰具有重大意义,其思路有待后人继续发掘发挥。

  尽管太虚提出的教制、教产革新依然阻力重重,人间佛教思想在大陆也只是说的多。他当年亲自领导的改革实践更是一再受挫,以至他在《我的佛教革命失败史》中自认其失败:出于个人的性情气质固多,而由境遇使然亦非少。……大抵皆出于偶然幸致,未经过熟谋深虑,劳力苦行,所以往往出于随缘应付的态度,轻易散漫,不能坚牢强毅,抱持固执……然我终自信我的理论和启导确有特长,如得实行和统率力充足的人,必可建立适应现代中国之佛教的学理和制度。

  大师的预言终于开始实现。印顺法师、赵朴初分别在海峡两岸推进了人间佛教思想,即现代中国之佛教的学理。星云法师、证严法师等众多实践也在教制、教产改革方面取得了初步成功。人间佛教体现在个人修行方面就是人生佛教,当代大陆净慧法师等的生活禅乃其发展,其宗旨就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纵观太虚为法忘躯的生涯,自其思想届于成熟之后,居留时间加起来最长,能够提供最丰富的滋养他身心的资源之两地乃杭州与重庆,连在普陀山闭关期间都不能与此相提并论。留居重庆乃出抗战所需,而杭州之相对重要在于:尽管出家人无所谓家乡观念,太虚更是当时罕见的具有全球视野的佛教领袖,但是1、只有杭州及其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才是出生在浙江海宁的太虚所熟稔的,身心自然舒展的。这给大师进行时局分析、明晰法义、准备各项改革事宜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在灵隐寺,他的精力能够集中,思想火花随之进发,所以在此阐扬人间佛教的大作频频问世。2、在为法颠簸身心俱疲之时,妩媚的西子湖让他放下劳累,杭州众多的友人也给他诸多慰籍,诸多帮助,让他再次出发,因而太虚《自传》及《年谱》中有关在此游憩记载数之不尽。3、杭州作为积淀着佛教优良传统的近代工商辐辏之地,还给他献身的佛教现代转型事业提供了展现雄心的舞台,因此这里既有他改革实践的试点,也有邀请他来此讲经讲学的大德,有众多能接受他超越时代见解的听众。特别是杭州净慈寺、灵隐寺,也见证着近代佛教革新的展开,对此不可;忘怀,应该彰显。

  回首太虚大师在杭州的言谈处事,无不彰显出他站在近代佛教变革浪尖上所具备的大悲大勇、大智大慧的高尚人格。而正是这种菩萨气质如同磁石般磁化着他身边,乃至以后的众多追随者们,使他们如同自己一般誓愿宏大、兢兢业业,为了佛教的复兴大计,誓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在近代杭州这样的人并不少见,我们期望如今的东南佛国也能孕育出更多的高僧大德。(作者系江南大学宗教社会学研究所邓子美、廖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