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冷泉独特的环境造就了其幽静的审美气象,清冷的特质塑造了其高洁的品格,那么灵隐梵境的呼应也使得其增添了一抹禅趣的味道。冷泉正好处于灵隐寺飞来峰下,它不仅仅是以自然环境的优美取胜,更在于灵隐文化的熏陶。冷泉之美,不仅仅是景美、德美,更在于境界美,因而冷泉也成为历来诗人诗歌中禅趣的象征。其中,宋代诗人赵师秀的《冷泉亭夜坐》、清代定雨的《冷泉亭迟月》以及同代诗人施闰章的《晚坐冷泉亭》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
冷泉亭夜坐
宋·赵师秀
众境碧沉沉,前峰月正临。
楼钟晴听响,池水夜观深。
清净非人世,虚空见佛心。
却寻来处宿,风起古松林。
赵师秀(1170—1219年),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南宋著名诗人。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开创了“江湖诗派”一代诗风。赵师秀晚年宦游,寓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因而此诗应该是其晚年安居杭州之时所作。此首《冷泉亭夜坐》描绘了冷泉空灵的意境,展现了禅境之美,表达了诗人出世虚静的心境。首联的“众境碧沉沉,前峰月正临”一句描绘了夜幕沉沉,月上飞来的夜景,通过环境描写营造出一种空灵的审美意境。而颔联的“楼钟晴听响,池水夜观深”,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九引黄异《玉林诗话》云,赵天乐(师秀)《冷泉夜坐》诗“楼钟静更响,池水夜如深”,后改“更”为“听”,改“如”为“观”。“听”和“观”二字以听觉和视觉为导向,直接将人带入冷泉空灵的意境中,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渲染了冷泉亭周围幽静的气象。颈联的“清净非人世,虚空见佛心”直接勾勒了冷泉禅趣的意境,诗人以“清净”、“虚空”、“佛心”等佛学术语融入诗歌,在诗中营造出浓厚的禅味,也表达了自身淡薄虚静的内心。最后的“却寻来处宿,风起古松林”看似平淡,仅仅是述说夜深人静之时,诗人欲寻地投宿的情态,但实则暗合深意。诗人一生仕途不佳,自言“官是三年满,身无一事忙”,诗中“古松林”一词暗指灵隐寺,诗人在冷泉空灵的禅趣中,悟得虚静的“佛心”,表达了厌倦尘世的出世情感。

冷泉亭迟月
清·定雨
薄暮孤亭畔,松风合涧秋。
龙桥人影息,鹫岭梵音幽。
月上迟方得,蛩吟久不休,
此时澹无虑,星汉共悠悠。
定雨,清代钱塘云林寺僧,其余不详。此诗选自《两浙輶轩续录》,为清代钱塘云林寺僧人定雨所作。《冷泉亭迟月》一诗本身是僧人所作,故而其中所蕴含的禅意也更为浓郁,表现了冷泉所蕴含的超越时空的禅境之美。诗人抓住了“月”这一意象,以简朴的笔风勾勒出冷泉月夜之景,特别融入了作者僧人身份所独有的感受,营造出一种超越时空的禅境美感。颔联的“龙桥人影息,鹫岭梵音幽”一句描绘了薄暮之后,冷泉亭附近游客稀稀疏疏,褪去了白天的热闹喧嚣,而远处正好传来了灵隐寺中的悠悠梵音。 “息”和“幽”两个字用的妙极,一下子渲染出幽静祥和的意境,营造出禅境的空灵之感。而尾联的“此时澹无虑,星汉共悠悠”则使得此种禅境之美得以升华,人生总有结束之时,而冷泉禅境却能超越时空的束缚,成为永恒的审美意象。尽管诗人以“月”为题,但此种诗意显然不仅仅局限于“月”,具有很高的禅趣之美。

晚坐冷泉亭
清·施闰章
潺湲夕阳外。崖壑遍清音。
鹫岭横天碧,龙湫到海深。
寒光惟月共,夜静有僧寻。
谁解尘缨客,泠然谭上心。
施闰章(1619—1683),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另有称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清初政治家、文学家。施闰章与宋琬、王士祯、朱彝尊、赵执信、查慎行,合称为“清初六家”,又与高咏、梅庚、梅清、梅文鼎、沈泌诸子创立“宣城体”自为一家。施闰章的许多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贫苦众生者的同情和哀怜,故而时人呼之为“施佛子”,此首《晚坐冷泉亭》也充分表现了其诗歌中的禅学意蕴。这首诗延续了其“清真雅正”的艺术特色,作者以简朴的语言勾勒出晚坐冷泉亭的所见所闻,以其清新的诗风营造出清深的禅境之美。诗的首联和颔联两句以景物描写为主,作者以夕阳、崖壑、鹫岭(借指灵隐寺)、龙湫(借指冷泉)等景物为主体,交织出一幅冷泉落日图,而山间流淌的泉水声又使得宁谧的气象中透出一分生机,这种动静结合的描绘恰到好处的营造出静谧幽深的禅意。而颈联的“寒光惟月共,夜静有僧寻”一句则打破了呆板的环境描写,月下僧人寻觅的场景暗合贾岛“僧敲月下门”的意境,为全诗创造出一种趣味美。尾联的“谁解尘缨客,泠然谭上心”则直抒胸臆,诗人受到冷泉亭空灵禅境的影响,一下子联想到自己身处世俗世界,表达了自身向往冷泉禅境的出世之感。
冷泉不仅仅是灵隐风景中的胜地,更是灵隐文化的集中展现。从唐代到清代一直是人文墨客笔下的宠儿,千年来冷泉所独有的魅力在历代诗歌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冷泉”意象凝结着诗人们对冷泉的审美感受,形成了以风景取胜的物镜,以品性取胜的德境和以意境取胜的禅境,至今也是滋润我们心灵的精神财富。
(本文节录自唐哲嘉《古典诗文中的灵隐“冷泉”意象探析》,为适应公众号阅读习惯,略作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