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小志|从规模初具到名列五山——《灵隐小志·历代沿革》

编辑:两车 日期:2025-11-11



历代沿革(一)



灵隐自东晋咸和年间理公创建以来,已历一千六百余年,历代纷更,几经兴废,至今依然寺貌庄严。当其初创,佛法未盛,一切规制仅具雏形,到灵隐游览的人一定不多,所以刘宋智一法师住寺,能够啸聚群猿而自称猿父。其后梁武信佛,曾赐田给灵隐寺,灵隐的规模必有可观。


唐陆羽灵隐寺记云:“晋宋已降,贤能迭居,碑残简文之辞,榜蠹稚川之字。榭亭岿然,袁松多寿,绣角画拱,霞翚于九霄;藻井丹楹,华垂于四照。修廊重复,潜奔潜玉之泉;飞阁岧峣,下映垂珠之树。风铎触钧天之乐,花鬘搜陆海之珍。碧树花枝,春荣冬茂,翠岚清籁,朝融夕凝。”陆羽,唐肃宗时人,当时灵隐寺的空前盛况,不难想象而得。


会昌法难,寺毁僧散,其后虽稍兴覆,仅具规模。直到吴越王钱镠,命延寿禅师重行开拓,建僧房五百余间,赐名灵隐新寺。忠懿王继之,建屋宇一千三百余间。回廊自山门左右,绕至方丈,真可谓洋洋大观了。

宋真宗景德四年改灵隐寺为灵隐山景德寺。天禧五年又改景德寺为景德灵隐寺。仁宗天圣二年,章懿太后赐庄田及钱。皇祐元年,赐御绣观音心经二卷,及回銮碑飞白黄罗扇等御用之物。庆历中,丞相韩琦、参政欧阳修等奏赐契嵩所著书入藏。苏轼知杭州,补书唐白居易所书冷泉二字后亭字。南宋建都杭州,高宗绍兴五年,改名为灵隐山崇恩显亲禅寺。孝宗乾道三年二月,诏每年于四月初八佛诞日赐帛五十匹。八年,赐瞎堂禅师直指堂印,改法堂为直指堂。


宁宗嘉定年间,评定浙江禅院,以五山为冠首,而余杭的径山第一,灵隐次之,净慈又次之,宁波的天童又次之,育王第五。理宗赐书觉皇殿三字易大雄宝殿,又赐书“妙庄严域”四字及千佛赞等。阎妃矫旨夺寺中菜园建集庆寺为其先人的功德院,称赛灵隐,今已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