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即心即佛

编辑:两车 日期:2025-07-19

前文回顾:

参禅|佛语心为宗 无门为法门


《传灯录》上说: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传付摩诃迦叶。”这是释尊与迦叶在拈花微笑、心心交照之间的大法授受,迦叶就成为传灯的第一祖。这样的传授,完全是公开的授受,绝无一丝一毫的神秘之处。如果说它是神秘,无非是教外别传,以心传心而已。


自此二十八传至菩提达磨,自印度来中国倡导不涉名言、不历修证、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法,是为中国禅宗的初祖。他在《血脉论》里说:“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佛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若不见性,终日茫茫,向外驰求觅佛,元来不得。”“即心是佛,无心是道。”这两句话可以作为参禅的入门方便。禅是心宗,必须体会心的正觉,才能悟得即心是佛,唯证乃知。众生的心,都是妄想,只有断除妄想彻底无心,才能通达即心是佛。大死一番而后大活,无心而后真心现前,心与法界,共同一体,无挂无碍,智境双忘,脱体无依,无依亦不存,方是大解脱之时。

马祖道一示众说:“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达磨大师从南天竺国来至中华,传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开悟。又引《楞伽经》文,以印众生心地,恐汝颠倒不自信,此心之法各各有之,故《楞伽经》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又云:夫求法者,应无所求,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不取善,不舍恶,净秽两边俱不依怙,达罪性空,念念不可得,无自性故,故三界唯心,森罗万象,一法之所印。”

马祖这段教导,对于即心是佛的意思,开示得非常明确。当时有大梅法常初参马祖,问:“如何是佛?”马祖答:“即心是佛。”常即领悟,遂到大梅山隐居。马祖令僧去问他:“得到什么好处,便在此住山?”他说:“马大师问我说即心是佛,我便向这里住。”僧说:“大师近日佛法又别,说非心非佛。”常说:“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是佛。”其僧回来说给马祖听,马祖说:“梅子熟也!”印证法常坚持“即心是佛”是正确的,马祖赞许他对禅的认识和参究的工夫成熟了。

即心即佛是禅宗的根本观点,是诸大禅师一贯的主张。如僧法海参六祖慧能,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祖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禅。我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赞曰:“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说明领悟了即心是佛语,就能大彻大悟,直到不疑之地,解脱自在。特别是“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值得参禅者深思体会,不要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