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菩萨四无量心?

编辑:两车 日期:2025-11-10



四无量心,是指慈、悲、喜、舍四种心行。菩萨修学此四种心,不受时间的限制,应当尽未来际地去做;也不受空间的限制,应当尽十方世界所有的国土去做;对于一切众生,不分别是天、是人、是饿鬼、是畜生,人道中更不分贫富贵贱,都必须以平等的观念去行此四心,所以称为无量。


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这是菩萨所修的慈无量心。菩萨如果以慈无量心为自己的庄严,对于一切众生,就不会生起恼怒,更不忍使众生的生命、财产、名誉等遭到杀害或损失。发广大心的行者,时刻这样想到:生存在这世间的有情,不论是属哪一类的,总是苦多乐少,或者乐尽苦来,所以见到众生没有快乐时,就要想办法给与众生以快乐,并且不是给一个众生快乐,或是给少数众生快乐,而是给与无量无边众生快乐。这样的将一念心扩大普遍到一切上去,名慈无量。


悲庄严故,愍诸众生常不厌舍”,这是菩萨所修的悲无量心。修此悲心的主要目的,在拔众生的种种痛苦。一个真正行菩萨道的人,看见众生的痛苦,总是悲不能已的,要想办法替他拔除。对诸众生的痛苦怀有悲愍心,不是短时期的,而是常不厌舍的。众生常时陷溺在苦痛深渊中,这个痛苦刚刚拔除,那个痛苦继续又来,菩萨总是常不厌离舍弃众生,随时随刻都在设法为众生拔苦,没有一时一刻忘掉众生在苦痛中。菩萨以悲无量心,施与众生而为庄严,对于众生,常怀着同情的怜愍心,不管众生能不能接受教化,都不讨厌,不远离众生。众生纵然冥顽不灵,终因常得接近菩萨,久受薰陶,自然修学佛法而得脱苦,这就是拔一切众生之苦。


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这是菩萨所修的喜无量心。喜,就是一般常说的欢喜,不是自己有任何意外的收获,而生欢喜,而是对于其他人的善言善行,不生嫌怨和妒忌。菩萨见到修善做好事的人,在自己的内心中,只有随喜赞叹,绝对无有嫌嫉。一个人能发心做好事,是即显示他已能向上向善,如世间的父母,见到自己的子女向上向善,岂有不喜欢的道理?所以菩萨行者,见到众生修善,无有不欢喜的。


舍庄严故,于顺违境无爱恚心”,这是菩萨所修的舍无量心。这里的舍不是施舍的意思,而是表示自己的一念心安住在平等境上,名之为舍。世间的境界,大概不出顺违两种:顺是美好的境界,普通人对于顺境,总是贪着不舍的,菩萨在顺境上,一点贪着心也没有。违是违逆的境界,普通人对于不好的境界,很容易生起瞋恚心,或大发脾气,但行菩萨道的人,不论遇到怎样违逆的境界,于彼不生一念瞋恚。修舍心时,如能做到于顺违境无爱恚心,是即舍无量心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