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
冷泉亭由唐代杭州刺史元藇兴建,由于位置独特,矗立于一涧泉水之中,四周面山临水,环境清幽而受到游人的喜爱。特别是著名诗人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为冷泉亭写下文辞优美的题记以后,冷泉亭更成了文人骚客憧憬的地方。后来虽然冷泉亭移动位置,失去了往日的情致但依然是游客必到之地,到了明代,冷泉亭上多了一副对联,写道: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这副对联的题写者就是董其昌(公元l555年一1636年)。董其昌,字元宰,号思白,上海松江人。明朝万历年间进士,历任太常少卿,礼部右侍郎、左侍郎,又拜南京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董其昌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绘画,书法实践和理论,对晚明以后中国的书画艺术影响很大。董其昌题写的这副冷泉亭联,就字面来看言辞平淡,但内藏机锋,很值得人们反复玩味。这就给后来的文人墨客们留下了一个有趣的话题。
清朝末年,浙江德清出了一位大学者,他就是俞樾(公元1821一1907年)。俞樾是清道光年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他是著名的经学和训诂学大师,晚年在杭州诂经精舍治研经学、子学和小学,取得丰硕的成果。
清穆宗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俞樾携夫人游览灵隐,来到冷泉亭中小憩,无意中读到了董其昌留下的这副对联。俞夫人也是个很有文墨的人,她见这副对联出语机俊,就要求丈夫俞樾用对联做一个答语。俞樾很高兴,不假思索脱口答道:
"泉自有时冷起,
峰从无处飞来。" .
俞夫人听了却不以为然,说: "你的答联还不如改成这样的好。"说着,她作一副对联道:
"泉自冷时冷起,
峰从飞处飞来。"
俞樾的答联当然不错,但读来未免有平实之感,空灵不足。而俞夫人的答联参以禅机,以不作答代回答,显得灵秀而富于禅家韵味,的确要更为精妙。两人都为戏得佳联而欣喜十分,禁不住纵声大笑。过了几天,俞樾的小女儿来到俞樾家里。俞樾和她谈起此事,并欲试试女儿的才学,要求她做一副对联来回答董其昌的问联。女儿沉思良久,笑着说出了一副对联:
"泉自禹时冷起,
峰从项处飞来。"
前面一句容易理解,说泉水自大禹时期就冷起了,极言泉冷之早,而后面一句令俞樾大吃一惊,急问"项"字如何解释。小女儿抿嘴一笑,不慌不忙地回答说:"项羽自称‘力拔山兮气盖世’, 如果不是项羽凭其浑身勇力把这座山拔起,它怎么能飞到灵隐寺来呢?"小女儿俏皮而巧妙的联想能力,使俞樾亦感诧异,他正在喝茶,听到这里忍不住大笑,茶水喷出口来,衬袖都淋湿了。
对董其昌的问联感兴趣的并不仅只俞樾一家。比如清末洋务运动著名代表人物左宗棠(公元182l—1885年),曾出任过浙江巡抚、闽浙总督。他也游览过灵隐,并被董其昌的问联所吸引,吟玩之余,挥毫写下了一副对联:
"在山本清,泉自源头冷起,
入世皆幻,峰从天外飞来。"
这副对联有佛家意味,有对尘世的抑揄和对清凉幽僻世界的称颂,且禅意与冷泉和飞来峰巧妙结合,写得雅致而天衣无缝。
清代还有一位湖北督粮道金安清,是浙江嘉善人,很能做诗。他也为此写过一副答联:
"泉水淡无心,冷暖唯主人翁自觉。
峰峦青不了,去来非佛弟子能言。"
金安清的答联是纯粹的佛教教义阐释。他的答联认为世物皆空,冷泉之冷,峰之飞来,都是世俗之人自身的感觉罢了。这就把董其昌的问联引申到佛学方面去了。
同期还有一位天台的范抡选,他的题联既回答董其昌的提问,又别有寓意:
"涤热肠,泉是冷好;
卫净土,峰故飞来。"
在范抡选看来,冷泉之所以冷,是因为它想洗涤世俗之人的功名利禄之心,而飞来峰之所以飞来,是因为它有意来护卫这灵隐寺的佛家净地。这副对联同时还包涵了作者对灵隐佛地的向往。范抡选的名望虽然不大,但这副对联应当说写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