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alvin 日期:2014-05-16 07:45
公元326年东晋咸和元年,印度僧人慧理到杭州西湖之北,为武林山属天目余脉,卓锡结庵,见飞来峰,叹日:"此天竺灵鹫峰一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遂于峰前建寺,名灵隐寺。(龙泓洞侧,明末毁)。
公元330年东晋咸和五年,理公在下天竺建翻经院。唐白居易在《灵隐寺》诗中称:"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元从一寺分。"
公元346年东晋穆帝永和二年,许迈来灵隐见稽留峰,山势奇崛,远离尘嚣,于是建"思真精舍",纳气修身,学"升遐之道",并改名许玄,字远游。据说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是他的至交,曾因相谈投机而"弥日忘归"。
公元420—479年南朝刘宋时期,智一法师居灵隐寺的半山腰,精守戒范,而善长啸,啸声响处,音若风鸣,杳入云际,林木震悚,闻者悲凉,谓之"哀松之韵"。亦能发声啸集猿猱,人称"猿父"。灵隐现存"饭猿台"古跻。
公元540年南梁大同六年,梁武帝赐田扩建灵隐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