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49年7月大雄宝殿的二十八公尺长的大梁因年久失修,部分殿堂受潮霉烂,白蚁蛀蚀,出现顶破屋漏,成为危房,终于在突然间折断,砸毁佛像,于是大殿随之关闭。   公元1953年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在政务院会议上专门了解灵隐寺毁坏的情况作出指示,迅速修复灵隐古刹。遵照周总理的指示,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向政务院上报了修复灵隐寺的报告,并编制了预算;政务院很快批复同意修建计划,在国民经济尚未恢复,百废待举,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拨款一百二十万元(其中包括地方经费三十万元),还批拨了一批物资,如黄金、钢材、木材、水泥等。同时又由省人民委员会文教委员会牵头,组成"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修复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4-05-16
公元1917年民国元年,灵隐寺又建大悲阁。   公元1920年,民国九年,住持慧明禅宗尊宿,以脱略著称,全寺事务均由监院却非料理。   公元1930年,民国十九年,方丈却非开始修建寺外建筑,先后修建翠微亭、春淙亭等,然后以钢骨水泥翻建天王殿。   公元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重塑弥勒佛像和四天王像,并请当时名流黄元秀为天王殿题写了"灵鹫飞来"匾额,修缮一新的灵隐寺外貌相当壮观。   公元1934年,民国十四年四月,班禅九世额尔德尼•曲吉玛来杭州,在灵隐寺启建"时轮金刚法会"。   公元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灵隐寺连遭火
发布时间:2014-05-16
公元1649年清顺治六年,具德和尚入院, 立志重建灵隐寺,顺治七年(1650年)动工。   公元1657年顺治十四年,清初文学家张岱来灵隐寺造访具德和尚,后在其《西湖梦寻》中追记当时隋景:"东边一带阂阁精蓝凡九进,客房僧舍有白余问……香积厨中有冶铸三大铜锅,每餐可煮米三担,供食千余人,饭僧之众为诸刹所灵隐寺。三十八年,四十二年,四十四年康熙又三至灵隐都有游记之诗。先后赐金佛一尊,香金五百两,人参两斤,又香金四十两,御书"禅门法纪"额,赐御书《金刚经一卷》《心经》一卷,赐寺僧慧辂御书金扇一柄,石砚一方。   公元1729年
发布时间:2014-05-16
公元1368年明洪武元年,太祖朱元璋设"善世院"管理佛教事务。同年灵隐寺与天竺"划疆分道"。   公元1370年―明洪武三年,太祖封灵隐寺住持见心来复和慧明性源为"十大高僧",同年复召见心入京说法,名震京师,授"金裥袈裟"。并命撰"正心""崇本""观道""敬贤"四箴。   公元1372年,明洪武五年,太祖朱元璋诏令举荐高僧,在金陵蒋山举行"广荐法会",灵隐寺不少僧人前往参加
发布时间:2014-05-16
公元1282年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开凿灵隐飞来峰石窟造像。   公元1284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灵隐寺虎伏净岩上殿力劝元世祖"戒勿杀"。   公元1287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在灵隐飞来峰雕密宗观音等像。二年后造57号禽佛像。   公元1308年元武宗至大元年,灵隐寺觉皇殿因蠹朽倾秃,由寺僧慈照住持募化修葺,历时四年,至皇庆元年(1312年)竣工。   公元1338年元惠宗至元四年,竹泉法林自净慈寺迁住灵隐,一度宗风大振,朝廷受"金裥衣"。不久出走,长期云游会稽山中,后经朝廷下旨召请,归灵隐勉强住三年,就退居"了幻庵&rd
发布时间:2014-05-16
公元966年北宋乾德四年,飞来峰雕造大肚弥勒像。   公元982年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宋太宗诏令时人称为"律虎"的赞宁修《大宋高僧传》,赞宁请求回杭州灵隐寺编纂,历时近七年,至端拱元年(公元989年)成书。宋太宗赐"紫方袍",号"通慧大师",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圆寂,谥号"圆明大师"。   公元1007年宋景德四年,改灵隐新寺为"灵隐山景德寺"。   公元1021年宋天福五年,又改名为"景德灵隐寺"。   公元1025年宋天圣三年,
发布时间:2014-05-16
公元907年后梁开平元年,后梁太祖封钱为吴越王。在凤凰山建都城,定杭州为国都。是年,在下天竺建五百罗汉院,并重建灵隐寺。   公元951年后周太祖广顺元年,滕绍宗于龙泓洞外石壁造弥勒、观音、势至三菩萨像。   公元959年吴越王己未年(即周世宗显德六年)周领在龙泓洞口造弥勒像。   来公元960年吴越王钱弘傲于北宋建隆元年,从奉化雪窦寺请德韶再传弟子延寿主灵隐寺。重新开拓建僧房五百余问,赐命"新灵隐寺",并于大殿前左右各建一石塔,皆九层,高五丈余。另据孙治《灵隐寺志》云:"上有石匾书‘吴兴广济普恩真身宝塔’十字,下刻&lsq
发布时间:2014-05-16
公元602年隋仁寿二年,隋文帝命僧人慧诞来杭,在灵隐寺前飞来峰与莲花峰间栈道建"神尼舍利塔"(据考为杭州建造最早的塔)。   公元771年唐大历六年,灵隐寺曾全面修建,香火日盛,至唐代中期,经历代贤能住持不断整修,寺宇已具相当规模,唐代"茶圣"陆羽撰《灵隐寺记》云:"秀角画拱、澡井丹楹、霞晕于九霄;藻井丹楹,华垂于四照。修廊重复,潜奔潜玉之泉;飞阁岩晓,下映垂珠之树。风铎触钧天之乐,花鬘搜陆海之珍。碧树花枝,舂荣冬茂;翠岚清籁,朝融夕凝。"可见寺宇已具宏伟壮丽之势。   据史学家估计,陆羽此文约成于唐德宗时(780
发布时间:201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