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通过第五图和第四图,将介绍的范围从十方微尘数华藏世界缩小到了无边妙华光香水海、摩尼王莲华幢上的普照十方世界种。到了第三图,也就是二十重华藏世界之图中,我们就能够看到遍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也就是图上标注的普照十方世界种)的具体情形。 · 第三图 · 二十重华藏世界图在普照十方世界种上,有二十重世界重叠而住,下方世界小,上方世界大,如从下方数起,第一重最胜光遍照华藏世界有一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第二重种种香莲华妙庄严华藏世界有二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如此依次递增,至第十三重就有十三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乃至第二十重妙宝焰华藏世界有二十重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将这二十
发布时间:2021-06-15
现实生活中,一提到“世界”,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或是浩瀚无尽的宇宙空间,或是纷争扰攘的国际局势,又或者是“精神世界”、“内心世界”、“世界观”这种带有明显主观意识的词语。可是你知道吗:早期的汉语并没有“世界”一词,这个词是随着佛经的翻译而进入汉语并被广泛运用的。梵语路迦,翻译成中文的世界,其实世、界二字各有含义:世为迁流之义,指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的迁流;界谓界畔,指东、南、西、北,以及四维上下各方国土的划分。《楞严经》中就有这样的解释:“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如用现在的话来说,世表示的是时间,界表示的是空间,
发布时间:2021-06-14
读诵、研习,宜并行之。今依文便,分为二章。每章之中,先略后广。学者根器不同,好乐殊致,应自量力,各适其宜可耳。龙集辛未(1931)首夏沙门亡言述。第一章 读诵若好乐简略者,宜读唐贞元译《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末卷(即是别行一卷,金陵版最善,共一册)。唐清凉国师曰:“今此一经,即彼《四十卷》中第四十也,而为《华严》关键,修行枢机,文约义丰,功高德广,能简能易,唯远唯深,可赞可传,可行可宝。”故西域相传云:《普贤行愿赞》为略《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为广《普贤行愿赞》。或兼读唐译《华严经·净行品》。清徐文霨居士曰:“当以《净行》一品为入手,以《行愿》末卷为归宿。”又曰:“《净行》一品,念念不舍众
发布时间:2021-06-10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普贤等法身大士解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的,藉诸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通过前面文章的介绍,我们已经知道平日里我们念诵的唐译《华严经》(《八十华严》)足有八十卷之多,而这也仅仅是龙树菩萨从龙宫中取出流传人间的下本《华严经》,而且翻译为中文的还并不完整。那这样一部卷帙浩繁的圣典,佛陀究竟是在何处演说的呢?就以《八十华严》来说,全经共有三十九品,分为七处九会。七处包括地上三处、天宫四处,即:(1)菩提道场(地上):第一会,六品(〈世主妙严品〉以下);(2)普光明殿(地上):第二会,六品(〈如来名
发布时间:2021-06-07
“大”约体,十法界共有之心体也。十法界同一心法,界虽有十,其体唯一。心包太虚,量周法界,故曰大也。众生虽具此竖穷横遍之心,因迷失故,认肉团心为心,或认缘影心为心;故佛说此大方广真心法,俾学佛法者,有以认识。以久迷失故,初颇难识,宜多认识。喻如素不相识之人,设多见几次面,即便熟识矣;吾人欲认真心,亦复如是。然肉团心非真心,而不离真心,缘影心非真心,而亦不离真心。真心随缘不变,故修行可以返妄归真。“方”约相,体本无相,以无遍计所执相故,而有妙有之福德相、智慧相。言福德相者,心常在定,不垢不净,虽遍处水深火热之中,其心不动。性德如是,修显亦然,是为福德之相。言智慧相者,心常在明,体竖穷横遍故,相亦竖
发布时间:2021-06-07
东晋义熙十四年(418),南京的道场寺发生了一件大事,佛驮跋陀罗三藏与沙门法业、慧严、慧观等百余人译出了《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这部经典原是慧远大师的弟子支法领从西域于阗取回来的。鸠摩罗什三藏来华后,也仅仅翻译了其中的一品——《十住品》,而单本经典的弘传,也不是很兴盛。直到佛驮跋陀罗三藏译出六十卷《华严经》,佛法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了新的阶段。佛驮跋陀罗,或称佛陀跋陀罗,族姓释迦,他是释迦牟尼叔父甘露饭王的后裔。佛驮跋陀罗三藏原本出生于一个血脉高贵而纯正的家族,然而在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从此与母亲相依为命。五岁的时候,母亲也去世了,再后来是他的从祖鸠婆利怜悯而收养了他。因为这样的身世,佛
发布时间:2021-06-01
如来狮子图华严经变相图片段清代佛画 绢本设色尺寸:31.5×55.8cm弗利尔美术馆藏此图题材新颖、构图独特、画面精美。观其画面造型,线描特点,颇有南宋遗意,与辽宁博物馆藏的《燃灯佛授记图》颇为相似,或为清代画家临摹南宋之作。画面中央是二只硕大威武雄壮的狮子,佛陀安住在右侧狮背之上,左侧狮子驮一金色莲台,莲台内发出六道檀香,比喻狮吼佛陀宣说佛法、震慑四方、贯通六道。四个随从被安置在左侧一角。百兽之王狮子与佛教渊源深厚;狮子也是人们对佛祖的一种比喻,狮子勇猛无畏,象征了佛祖渡人教化众生不畏任何险阻勇猛精进,释迦摩尼宣说佛法时,声音洪亮震慑四方,因此也被比喻为狮子吼。狮子一吼,百兽惊怖,因为森林中
发布时间:2021-05-30
灵隐寺于每年结夏安居期间,举办华严法会,以九旬安居之期,讽诵《华严》大经,普利人天。许多学佛的居士都曾听过这样一种说法: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富贵。那么这部被誉为“经中之王”的大经究竟殊胜在何处呢?1.缘起殊胜——释尊随自意语,直畅本怀释迦牟尼佛出世的唯一目标,是为了度众生成佛。所以《法华经》上说: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为欲令诸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因此,人、天乘和声闻、缘觉的小乘佛教,皆是不得已应机而说的方便之谈,也就是所谓“随他意语”。而《华严经》则不同,是真正成佛的教法,乃是“一乘圆顿”的大教,是“随自意语”。什么叫做“随自意语”呢?就是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最初成佛
发布时间:2021-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