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广州志道禅师悟道因缘 广州志道禅师,六祖慧能大师之法嗣,南海人。初参六祖,问道:“学人自出家,览《涅槃经》十载有余,未明大意,愿和尚垂诲。” 六祖道:“汝何处未明?” 志道禅师回答道:“‘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于此疑惑。” 六祖道:“汝作么生疑?” 志道禅师回答道:“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谓色身、法身也。色身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有常,无知无觉。经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未审是何身寂灭?何身受乐?若色身者,色身灭时,四大分散,全是苦,苦不可言乐。若法身寂灭,即同草木瓦石,谁当受乐?又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之用。一体五用,生灭是常。生则从体起用,灭则摄用归体。若听更生
发布时间:2013-05-24
380.东屿德海禅师悟道因缘 杭州灵隐东屿德海禅师,净慈石林行鞏禅师之法嗣,俗姓陈,台州临海人。德海禅师十四岁出家,后投承天石林行鞏禅师座下参学。 一日,德海禅师入室参礼行鞏禅师。 行鞏禅师问:“如何是你自己?” 德海禅师正要开口,行鞏禅师便一把将他推出丈室。 德海禅师心中忽然对这个问题生起大的疑情。 在这种疑情的推动下,德海禅师更加精进地参究,乃至夜不展被。 过了一段时间,德海禅师又入室请益。 行鞏禅师便问:“尽大地是金刚正体,何处著上座?” 德海禅师正要拟对,行鞏禅师便一拄杖打过来。 德海禅师终于恍然有省。 行鞏禅师后来移住净慈,德海禅师亦随师前往,奉命入住侍者寮。 一日,行鞏禅师室中举“
发布时间:2013-05-24
17.河北智隍禅师悟道因缘 河北智隍禅师,六祖慧能大师之法嗣,姓氏不详。出家后,曾参学五祖弘忍和尚,自认为已得正受,后离开五祖,来到河朔,结庵隐修,时间长达二十年。 有一天,六祖的弟子婺(wu)州(治所在今浙江金华)玄策禅师游方来到河朔,顺便拜访了智隍禅师。他发现智隍禅师并不象他自认为的那样已经得了正受,于是便有意点拨他说:“汝在此作什么?” 智隍禅师道:“入定。” 玄策禅师问道:“汝言入定,有心入邪?无心入邪?若有心入者,一切有情含识之类,皆应得定,若无心入者,一切无情草木之流,亦合得定。” 智隍禅师道:“我正入定时,不见有有、无之心。” 玄策禅师道:“不见有有、无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
发布时间:2013-05-24
221.九峰希广禅师悟道因缘 瑞州九峰希广禅师,宝峰克文禅师之法嗣,出家后,便游方参学。 一日,希广禅师礼谒云盖守智和尚。云盖守智和尚是黄龙慧南禅师之法嗣。 希广禅师问:“兴化打克宾,意旨如何?” [关于兴化打克宾的公案是这样的-- 一日,兴化存奖禅师(临济义玄禅师之法嗣)告诉克宾维那说:“汝不久为唱导之师。”克宾维那道:“不入这保社。”兴化禅师问:“会了不入,不会了不入?”克宾维那道:“总不与么。”兴化禅师一听,便举起拄杖就打,并说道:“克宾维那法战不胜,罚钱五贯,设饡(zan)饭一堂。”第二天,兴化禅师又亲自白椎道:“克宾维那法战不胜,不得吃饭。”说完便将克宾赶出寺院。] 守智和尚一听,便
发布时间:2013-05-24
381.觉源慧昙禅师悟道因缘 金陵天界觉源慧昙禅师,金陵龙翔笑隐大欣禅师之法嗣,俗姓杨,天台人。慧昙禅师十六岁出家,受具足戒后,即前往中竺,投笑隐大欣禅师座下参学。 初礼笑隐禅师,慧昙禅师便备陈求道之恳切。 笑隐禅师呵斥道:“从门入者,即非家珍。道在自己,奚向人求?” 慧昙禅师退出之后,恍然有所省悟,于是发誓今生决意要探明宗门中事。 一日,笑隐禅师升座说法,举百丈野狐禅之公案—— 百丈怀海禅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百丈禅师问“汝是何人?”老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某对云:‘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
发布时间:2013-05-24
18.荷泽神会禅师悟道因缘 西京荷泽神会禅师,六祖慧能大师之法嗣,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俗姓高。自幼学习五经,后读老庄,深受启发。自从读《后汉书》得知有佛教一事,开始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对仕途却日渐淡然。年稍长,他便辞别双亲,投襄阳国昌寺颢元法师出家,学习佛教经典。他的记忆力极好,“讽诵群经,易同反掌”。后来,他又投当阳玉泉寺神秀禅师座下,学法三年。武后久视元年(700),神秀禅师应诏入洛阳宫中弘法,神会禅师于是离开了玉泉寺,“效善财参问”,“裂裳裹足”,南下曹溪,从六祖学习南宗顿悟法门。当时神会禅师年仅三十,为六祖座下十大弟子之一,因为年龄较小,被称为“神会小僧”。 关于他的悟道因缘,
发布时间:2013-05-24
222.清凉慧洪禅师悟道因缘 瑞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县)清凉慧洪觉范禅师,宝峰克文禅师之法嗣,俗姓喻(亦作彭),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县)人。慧洪禅师十四岁时,父母双亡,于是依三峰靘(qing)禅师为童子。慧洪禅师少时极聪慧,博览群书,日记数千言,所以靘禅师非常器重他。十九岁时,慧洪禅师于东京天王寺参加试经,得度。后重点学习成实、唯识二论,同时博通子史。慧洪禅师文才纵横,以诗名闻于京城士夫之间。四年后,他突然觉得这些文字作略毕竟不能解决个人生死大事,于是便放弃过去所业,前往庐山归宗寺礼谒真净克文禅师。真净禅师后迁石门,慧洪禅师亦随而前往。 博学多闻,对于世间人而言,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修道者而
发布时间:2013-05-24
19.永嘉玄觉禅师悟道因缘 永嘉玄觉禅师,六祖慧能大师之法嗣,俗生戴,温州人。玄觉禅师童年即出家。博通三藏,精于天台止观法门,日常于四威仪中,常住禅观。后因读诵《维摩诘经》,发明心地,但没有人为他印证。 一个偶然的机会,六祖慧能禅师的弟子东阳玄策禅师,前来永嘉,拜访了玄觉禅师,二人相谈甚欢。玄策禅师惊讶地发现,玄觉禅师虽然出身于教下,但是他的出语却暗合祖师禅之妙旨,于是便问:“仁者得法师谁?” 玄觉禅师道:“我听方等经论,各有师承。后于《维摩经》,悟佛心宗,未有证明者。” 玄策禅师一听,便乘机点拨道:“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以前,无师自悟,是可以的),威音王已后,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 玄
发布时间:201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