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羊超出风火宅,跨兔求度生死河。者乘如来初方便,自彻海漩三昧底。三乘如来悲愿力,身如光影现十方。持经不染文字相,是名第一离欲者。——宋 黄庭坚《罗汉赞》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二百四十三尊至第二百六十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首正念尊者铜像诗 偈丈夫刚强尚毅立,临危不惧御强敌。不学野鸡窝囊样,藏头露尾终何益。偈解男子汉大丈夫本性刚强,崇尚毅力,危难时刻也能够不畏艰险,抵御劲敌,不会像野鸡一样,藏头露尾窝囊度日。此偈教导我们,当我们面对强大的对手或困难时,难免会有畏惧心理。应当重振精神,建立刚强而坚韧的意志,如此才能临危不惧,化解危难。尊者法相尊者法相所现为端身正坐,神情严肃,浓眉长须,双手拢于胸前。灵隐寺
发布时间:2022-02-15
不向芦花深处卧,移舟尽在波心过。得个锦鳞如许大,无处货,推蓬对月平分破。舞棹长歌声远播,江山心醉凝眸坐。赖有儿孙齐花柁,相应和,船头拨转还乡那。——瞎堂慧远禅师自述佛海瞎堂慧远禅师(1103—1176)为南宋时期佛教禅宗临济宗的代表人物之一。禅师姓彭氏,名慧远,眉山人,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十二月十六日巳时建生。禅师父亲名宁,母亲宋氏,其家“先世儒业”。禅师十三岁时(北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其兄出家为僧。禅师问其兄出家“欲何为乎?”其兄曰:“求解脱耳。”禅师曰:“然则,我亦可为也。愿与兄偕。”这一愿望得到了父母的支持,禅师遂于当地的药师院出家。瞎堂慧远禅师出家后,药师院僧宗辩“问质
发布时间:2022-02-15
楞严大定楞严经云。阿难为大幻术摩登伽女咒摄。将毁戒体。世尊顶放百道光明,光中千叶宝莲。有佛化身。坐宣神咒。阿难归来佛所。佛说此经。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七处征心。八还辩见。飞光击触。宝手开合。显真性不动。自心妙明。常光现前。性周法界。歇即菩提。不从人得。文殊选择诸圣。二十五圆通。以观音从闻入道。为此方真教体。五浊十二类生。受生源因。修三渐次。方得除灭。从乾慧地。修行增进。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等觉。妙觉。五十五位。十因。十类。七趣三界。生业因缘。十种禅那。五阴区宇。种种魔事。次说修三摩地。断杀盗淫妄。道场持咒。修证功德。佛言。若人以七宝奉上诸佛。不
发布时间:2022-02-14
驾羊超出风火宅,跨兔求度生死河。者乘如来初方便,自彻海漩三昧底。三乘如来悲愿力,身如光影现十方。持经不染文字相,是名第一离欲者。——宋 黄庭坚《罗汉赞》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二百四十三尊至第二百六十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尼驮伽尊者铜像诗 偈一山望见一山高,奔波跋涉尽徒劳。劝君春耕夏复种,莫把青春岁月抛。偈解春耕、夏种、秋收、冬藏,这是四季更迭的自然规律。岁时节令各有要求,当季就做当季事,人也应遵循人生的规律,在学习时就当好好学习,安守本分。如果这山望着那山高,只会徒劳无获、虚度光阴。此偈教导我们,应安心于现状,脚踏实地做好本职。若见异思迁,得陇望蜀,在能力和基础没扎牢时便奔波折腾,必定徒劳无功,浪费
发布时间:2022-02-13
一、五王子出家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次子,又译为阿㝹楼陀。汉译无贫、如意。以过去世,曾以稗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乐,故名。是摩诃男的亲弟,佛陀的堂弟。佛成道六年后,回到他的故乡迦毗罗维城说法教化。看到亲弟弟难陀沉溺于孙陀罗的姿色之中,如果由他继承王位,国一定很快就要灭亡。儿子罗侯罗又是一个孩子,也不能担负起治国的重任。唯有度他二人出家,将王位继承权让给有作为的人,国家才能得救。于是就度难陀和罗侯罗出家。他二人出家后,阿难、提婆达多、婆娑、跋提、阿那律五位王子也跟佛陀出家。二、倔强的性格佛陀对释种出家的人,要求特别严格。一次佛说法,阿那律打起瞌睡,佛陀批评他说:“咄咄汝好睡,螺蛳蚌蛤类,
发布时间:2022-02-13
圆觉三观圆觉经序云。如来入寂光土。凡圣一源。现受用身。主伴同会。曼殊师利创问本起之因。薄伽至尊首提究竟之果。照斯真体。灭彼梦形。知无我人。谁受轮转。种种幻化。生于觉心。幻尽觉圆。心通法遍。心本是佛。由念起而漂沉。岸实不移。因舟行而骛骤。顿除妄宰。空不生华。渐竭爱源。金无重矿。理绝修证。智似阶差。觉前前非。名后后位。况妄忘起灭。德等圆明者焉。然出廐良驹。已摇鞭影。埋尘大宝。须设治方。故三观澄明。真假俱入。诸轮绮互。单复圆修。四相潜神。华觉违拒。四病出体。心华发明。复令长中下期。克念摄念而加行。别遍互习。业障惑障而销亡。成就慧身。静极觉偏。百千世界佛境现前。是以闻五种名。超刹宝施福。说半偈义。胜河
发布时间:2022-02-13
善罗尼宾听说佛陀在祇园精舍说法。这一天,他带着诚恳恭敬的心,独自走进了园林,想请求佛陀的开示!但是,他没有直入庄严宏伟的精舍里,只是在精舍外的树林下徘徊犹豫,望着这一座幽美宁静的祇园,心中真是羡慕。然而,望望精舍的大门,他低低地自言自语道:“佛陀总会出来的吧!”他的心中,一刻不能安定,矛盾和痛苦,紧紧缠缚着他,使他十几年来,始终寻不到解脱人生苦痛的方法。过去,当他一有了苦痛,就去求神问卜,但是这么多年来,他所敬奉的天神,从没有过一次满足他的希求,久而久之,他发生怀疑:“天神,是不是能解除人生的苦痛,赐予人们的福乐呢?”他陷于矛盾的深渊,不能自拔,多病多愁,身体消瘦不堪。正当他陷于沉思的时候,外
发布时间:2022-02-13
慕庐山风立净社,爰因后世实行寡。百四一愿随事发,人各寝馈菩提者。首辅王旦既归依,公卿百廿受陶冶。阎浮虽则赞皇猷,何若乐邦得佛嘏。一、生于乱世 七岁出家省常大师,生于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字造微,俗姓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大师七岁,由家亲送往寺院中礼师剃度出家。二、十年精修 圆具足戒北宋开宝八年(975),大师十七岁,发大菩提心,受具足戒。其后戒行精严,通《大乘起信论》,研习天台止观法门。三、仿庐山风 结净行社宋淳化年中,大师在杭州昭庆院专修净业,仿庐山遗风,结净行社,有一百二十位公卿显贵参加,宰相王文正公为社首。士大夫预会皆投诗颂自称净行弟子。翰林苏
发布时间:202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