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阿罗汉宾度罗,奉持末后如来印。日中一钵千家饭,处处作佛事饶益。以我身心五分香,作光明云雨大千。取火燃香世界主,能遍法界唯心办。——宋 黄庭坚《罗汉赞》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一百七十三尊至第一百八十二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壹佰柒拾叁尊善宿尊者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善宿尊者铜像诗 偈尘嚣嘈杂喧难耐,我性孤洁住山崖。岂同牡丹共芍药,暖房温室次第开。偈解尘世的喧嚣让人难以忍耐,生性孤傲高洁的人,宁愿住在清净的山崖之上。不同于牡丹或是芍药,生活在暖房中,一见阳光就相继盛开。 此偈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性格孤洁,特立独行,不愿与大众为伍,因此会有形单影只之感,或许需要适当的融入环境,与众生广结善缘。尊者
发布时间:2021-08-08
在很久以前,波罗奈国有一个痴呆的人。他虽痴呆,但知道勤俭,喜欢积蓄黄金。痴人为了能多积些黄金,到处做苦工。可是当时的工资非常低微,除了自己的生活费用以外,又要蓄钱,确不容易。幸好波罗奈国是个热带的地方,长年如夏,农作物的收获很是丰富,吃饭就不成问题。由于气候的温暖,衣服也很简省,不必多求。就是破了,缝补一下仍可穿着。这样,一件衣服,可以穿得很久。对于吃穿,痴人很会节约,因此,赚来的钱,慢慢的积下很多。钱多了,他就拿到城里去换黄金。回来以后,零星的碎金,装于瓶中,封好瓶口。痴人的黄金随着时间逐渐增多,他欢喜非常,在自己的家中,挖了一个洞,把黄金埋藏起来。日子过得很快,痴人积金的愿望,日日俱增,久
发布时间:2021-08-08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刘言史《立秋》暑去凉来,今日立秋汉字的“立”,犹如一人站在一横上面人生三十而立,是脚下有一枝可栖而立秋则是站在一片秋叶之上正是从这片缓缓落下的木叶向我们昭示着秋的到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所谓揪敛,本意是聚集、紧缩指的是到了立秋时节阴气结束了“闭关修炼”的阶段天地趋于收敛,万物渐次成熟南北朝时期《三礼义宗》中也说秋之言揫(音qiū),缩之意阴气出地,始杀万物立秋便是这肃杀进程的开启立秋三候一候凉风至西来肃清之风没了暑天的盛气悄然间便能带走白天的热浪二候白露降午热夜凉的温差令清晨的植物常被晶莹的露珠包裹着金光闪闪,恰似落入凡
发布时间:2021-08-08
假孕谤佛处胎经。世尊云。吾初成佛道未久。六师兴盛。吾有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皆得罗汉。六通无碍。时有栴遮摩那耆女。是阿阇罗翅舍钦婆罗弟子。受师明教。日来佛所。外现清信女法。内心受邪师教。来往周旋。欲令人见。以草作腹。日渐令大。后以木盂系腹。状如临产妇女。时邪师问言。汝那得此身。报言。我日日往瞿昙沙门所。故有此身。师便嗔言。诳我弟子。我此弟子垂当生梵天。毁辱我弟子。乃至于此。是时邪师将诸弟子。并此女人。往至佛所。当于尔时。如来与无央数众而为说法。梵志至佛所。高声唱言。此沙门瞿昙。犯于淫欲。实不得道。所作变化皆是幻术。非真实道。指此女人言。众人皆见不也。爱我此女。使令有娠。发此语已。时天帝释化作黄鼠
发布时间:2021-08-06
大阿罗汉宾度罗,奉持末后如来印。日中一钵千家饭,处处作佛事饶益。以我身心五分香,作光明云雨大千。取火燃香世界主,能遍法界唯心办。——宋 黄庭坚《罗汉赞》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一百五十七尊至第一百七十二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壹佰柒拾贰尊喜见尊者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喜见尊者铜像诗 偈人生伴侣欲何求,夫妻恩爱到白头。桂子兰孙登科早,天伦和乐度春秋。偈解夫妻之间不应有太多的期求,能恩爱到老就是最好。外加子孙都能有所成就,这样美满的家庭生活过起来已是足够幸福。 此偈教导我们,男女双方相处不太称心,均因其各自对对方要求太多。须知恩爱已是十分可贵,如果能白头到老,子孙敬孝,这样日子值得百倍珍惜。尊者法相尊者法相所
发布时间:2021-08-05
辽朝(916—1125),国号大辽,又称契丹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一个朝代,统治从公元916年至1125年,长达210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在907年称“天皇帝”,916年,耶律阿保机登基称“大圣大明天皇帝”,国号“契丹”。辽朝的宗教以佛教和萨满教为主,辽朝佛教基本上继承盛唐的教学佛教。早在唐朝唐武宗发动灭佛事件时因为河北诸藩镇不听从,大量僧侣与佛教文物流向河北地区,使得当地佛教文化蓬逢发展。902年龙化州建开教寺,为佛教北传契丹的起始点。918年辽上京又建佛寺,佛教逐渐为契丹人所信仰和崇尚。926年辽朝灭渤海国后,俘渤海僧人崇文等57人至上京,又建天雄寺。辽太宗等辽朝皇帝也采取保护
发布时间:2021-08-05
蕲州五祖法演禅师,白云守端禅师之法嗣,俗姓邓,绵州(今四川绵阳)人。法演禅师三十五岁时出家,受具足戒,后往成都,游历讲肆,学习《唯识》、《百法》等论。唯识学中有一疑团,曾经在西天竺引起外道对佛教的责难:唯识学派认为,菩萨入见道位时,智与理冥,境与神会,不分能证、所证。当时,西天竺有一外道曾就此观点,诘难比丘僧团:“既不分能证、所证,却以何为证?”当时因为没有人能应对此诘难,故比丘僧团遭到了外道的羞辱和贬损:寺院不让鸣钟击鼓,比丘们被勒令反披袈裟。后来玄奘大师来到天竺,有力地回应了外道的这一诘难,解决了这一理论上的疑团。玄奘大师的回答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因为玄奘大师击败了外道的问难,因此
发布时间:2021-08-04
迦叶求度因果经云。偷罗厥叉国有一婆罗门。名曰迦叶。极大智慧。诵四韦陀论。无不通达。其家巨富。善能布施。其妇端正。举国无双。夫妇二人无有欲想。不乐在家。厌离世间。思惟求访出家之法。即舍家业。入于山林。心念口言。诸佛如来出家修道。我今亦当随佛出家。即便脱去金缕织衣。而着坏色衲衣。自剃须发。尔时诸天于虚空中。既见迦叶自出家已。报言。迦叶。甘蔗种族。净饭王子。其名萨婆悉达。出家学道。号为释迦牟尼佛。今在竹园中住。迦叶闻天语已。即便往诣竹园。世尊知其当来。宜往度之。即行。遂逢迦叶。迦叶即便顶礼佛足。白佛言。是我大师。我是弟子。佛言。迦叶。当知五阴色身。是大苦聚。迦叶闻已。即便见谛。乃至得于阿罗汉果。尔时
发布时间:2021-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