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弟子中,有一位名叫提婆达多的比丘,他本是佛陀在做王子时的堂弟,跟随佛陀出家十几年后,魔鬼迷了他的心灵,竟背叛佛陀,脱离佛陀的僧团。有一次佛陀乞化后,和弟子们集合在讲堂休息,提婆达多公然的领着叛党来要求佛陀让给他僧团的领导权。佛陀没有答应,提婆达多就咆哮起来,佛陀就让开他,提婆达多要比丘们跟他去,他的胞弟阿难向前说道:“请你不要胡来,你是我的兄长,想到你造如此的重罪,我真为你将来的堕落感到寒心。佛陀是大慈悲的,你这样的为人,不值得他和你计较。如果是舍利弗和目犍连今天在座的话,一定不容许你放肆。”提婆达多后来用种种方法威胁利诱佛陀的弟子,有少数信仰不坚定的人,因贪图阿阇世王给提婆达多丰富的供
发布时间:2023-08-15
第二章中国佛学特质在禅第二节 悟心成佛禅 一、超教之顿悟顿悟禅之独立宗门,虽以达摩为主因,但亦由当时很多增上缘助成的。这就是说中国当时已富有超教顿悟的风气。据高僧传所载,远在什公与佛陀跋陀罗就有问答,但禅宗则传说系佛陀跋陀罗与道生的问答。如跋陀问道生怎样讲涅槃?道生答以不生不灭。跋陀说:“此方常人之见解!”道生问:“以禅师之见解何为涅槃?”跋陀手举如意,又掷于地。道生不悟,跋陀乃拂袖而去。道生学徒追上问云:“我师讲涅槃不对吗?”跋陀说:“汝师所说只是佛果上的,若因中涅槃,则‘一微空故众微空,众微空故一微空,一微空中无众微,众微空中无一微’”。其次、慧远法师亦说到“至极以不变为性,成佛以体悟为
发布时间:2023-08-15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四百一十七尊至第四百三十二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肆佰贰拾柒尊无尽慈尊者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无尽慈尊者铜像诗 偈谦虚谨慎为求和,读尽天下万卷书。更有遗贤可就教,三人同行有我师。偈 解谦虚谨慎是为了培育平和的性情,读书万卷是为饱学之士。个人寒窗苦读难免孤陋寡闻,还必须向先贤大德请教,向有一得之见的人学习。此偈教导我们,我们在学习中,除了要自己饱览诗书外,还应戒骄戒躁,虚怀
发布时间:2023-08-13
显庆年中,九陇山有一尼师,志精佛乘华严秘藏。入山受持二十余载,礼诵无替,依教修行,性定心寂,遂证慧眼,得因陀罗网境界,十方世界微尘刹海九会道场,了了明见,如镜中像焉。——《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白话译文显庆年间(656—661)九陇山(今四川境内)有一名尼师,志心精研佛乘华严秘藏。入山受持二十多年,礼拜读诵没有间断,依教修行,性定心寂,于是证得慧眼,得因陀罗网境界,十方世界微尘刹海九会道场,了了明见,犹如镜中影像。
发布时间:2023-08-13
舍利弗在佛陀的弟子中是首座的弟子,大智大慧,神力超群,但他对于佛陀,却是信受奉行,对佛陀的教示,从来没有违抗过。佛陀在弟子中最信任的就是舍利弗,佛陀成道后第一次回祖国迦毗罗卫城的时候,罗侯罗要求出家,佛陀就叫他拜舍利弗为亲教师,跟舍利弗受沙弥戒。有一次,舍利弗领沙弥罗侯罗托钵乞食回来,佛陀见到罗侯罗的面色不好看,知道他心中一定有不平之气,佛陀就把他叫到身旁,问他心中有什么不满的事。少年的罗侯罗,低着头像不好意思,但又像不平的说道:“佛陀!我是沙弥,不应该说长老的过失,但不说没有人知道我们沙弥的处境。”“是什么事?你快点讲!”“佛陀!上座和中座的比丘,带着我们到外面托钵乞食,信众给他们的供养,都
发布时间:2023-08-12
佛陀时代,一位沙门在山中修苦行。一天,忽然看见山间到处散布着金银财宝,他心中暗自思惟:“我在这山里苦修了七年,每天餐风露宿、衣不蔽寒,但是到现在依旧没有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今生成道看来是不可能了。既然如此,不如先用这笔意外之财,修建一个可遮风避雨的落脚处,再作打算吧!”于是将这些宝物藏了起来。佛陀观察到此比丘是可度之人,只是一时迷失而造此罪业,于是将自己变为一穿金戴银、浓妆艳抹的比丘尼出现在沙门面前。正当比丘尼向沙门问讯之际,沙门对着这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比丘尼痛声斥诃:“既已出家,为什么还要用世俗的装饰品来妆点色身?这不是颠倒吗?”比丘尼立即反驳说:“是啊!既已出家,就该好好的持戒修慧,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3-08-12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四百一十七尊至第四百三十二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肆佰贰拾陆尊普庄严尊者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普庄严尊者铜像诗 偈三十河东又河西,岁月斗换复星移。休叹命运太无情,行将登科及第归。偈 解人生无常,命运难料。岁月斗转星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苦难的下一秒可能幸运就会降临,何必徒然感叹命运无情,忧虑前途无光。此偈教导我们,世事无常,当抓紧时间精勤修行,而不必在俗务之中浮浮沉沉
发布时间:2023-08-10
舍利弗一听,觉得他说得有理,当即下大决心,勇猛忍苦的把左边一个眼珠挖出,交到青年的手中,并说道:“谢谢你成就我的愿心,请你拿去吧!”“糟啦!”青年人接了眼珠,大叫道:”谁叫你把左边的眼珠挖下来呢?医生说我母亲的病要吃右边的眼珠才会好。”舍利弗一听,真是糟啦!他怪自己怎么没有问他一声再挖眼珠,现在怎么办呢?把左边的给他,还有右边的可以看东西,若再把右边的眼珠挖下来给他,那连走路都看不见了。可敬可佩的舍利弗,他不怨怪别人,他想,发心发到底,救人也要救到底,难得遇到一个肯接受布施成就自己道行的人,就再把右边的眼珠挖下来给他好了。舍利弗这么想后,就安慰青年说道:“你不要急,刚才怪我粗心,没有问清楚就挖
发布时间:202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