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三百八十五尊至第三百九十八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叁佰玖拾贰尊无尽智尊者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无尽智尊者铜像诗 偈多行善事积功德,壮盛年华莫枉过。日积月聚得福报,莫待临时念弥陀。偈 解行善要从小处做起,日积月累,即使在精力旺盛、空闲无多时也不稍有松懈,如此则必有福报,更不会到灾祸临头才临时抱佛脚。此偈教导我们,修行要在平时下功夫,日积月累地做下去,水到自然渠成。尊者法相尊
发布时间:2023-04-27
辞北堂书伏闻诸佛出世,皆从父母而受身;万汇兴生,尽假天地而覆载。故非父母而不生,无天地而不长。尽沾养育之恩,俱受覆载之德。嗟夫!一切含识,万象形仪,皆属无常,未离生灭。虽则乳哺情至,养育恩深,若把世赂供资,终难报答;作血食侍养,安得久长?故孝经云: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不孝也。相牵沉没,永入轮回。欲报罔极深恩,莫若出家功德。载生死之爱河,越烦恼之苦海。报千生之父母,答万劫之慈亲。三有四恩,无不报矣。故经云:一子出家,九族生天。良价舍今世之身命,誓不还家;将永劫之根尘,顿明般若。伏惟父母心开喜舍,意莫攀缘,学净饭之国王,效摩耶之圣后。他时异日,佛会相逢;此日今时,且相离别。良非遽违甘旨,盖时不待人,
发布时间:2023-04-27
第一章佛学大纲大乘以佛为本:大乘法即佛自证法,亦即依佛本愿力以教化众生的法。所以只要说到大乘法,就应本佛能证所证之心境为本质。法华经上说:“三世诸佛皆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为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故。”又说:“诸法实相,唯佛与佛乃能究竟。”所谓佛之知见和诸法实相,就是佛的自证法界,亦即大乘法的本。此处所讲的佛,即佛法界或佛陀的自证法界,也可说是三种身土——法性身、法性土,受用身、受用土,应化身、应化土。二身、十身,减少增多都可以。如果再分类来讲,可以分为无上涅槃与无上菩提;但综合起来说,只消一个佛字。涅槃是梵语,意译为“圆寂”。在中国,一般人把圆寂二字乱用于人的死亡,这是一个绝大的错
发布时间:2023-04-27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三百八十五尊至第三百九十八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叁佰玖拾壹尊天眼尊尊者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天眼尊尊者铜像诗 偈月朗星稀不夜天,珠光宝黛照华筵。歌舞吹弹意无足,富贵安康乐晚年。偈 解天空中月明星稀,而地上则灯火辉煌,珠光宝气,一场盛宴正在举行。席间有歌有舞,吹拉弹唱,这一派富贵安康、雍容华贵的景象直到老年也不会衰败。此偈教导我们,在命途顺畅,生活富足之时,须当有所节制,
发布时间:2023-04-24
一个穷汉天天在地里劳作,有一天他突然想:“与其每天辛苦工作,不如向神灵祈祷,请他赐给我财富,供我今生享受。”他深为自己的想法而得意。于是把弟弟喊来,把家业委托给他,又吩咐他到田里耕作谋生,别让家人饿肚子。一一交待之后,他觉自己得没有后顾之忧了,就独自来到天神庙,为天神摆设大斋会,供养香花,不分昼夜地膜拜,毕恭毕敬地祈祷:“神呵!请您赐给我现世的安稳和利益啊,让我财源滚滚吧!”天神听见这个穷汉的愿望,内心暗自思忖:“这个懒惰的家伙,自己不工作,却想谋求巨大财富。倘若他在前世曾做布施,累积功德,那么方便给他些利益也未尝不可。可是,查看他的前世行为,根本没有布施的功德,也没有半点因缘,现在却拼命向我
发布时间:2023-04-24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第三百八十五尊至第三百九十八尊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叁佰玖拾尊行愿持尊者灵隐寺五百罗汉堂行愿持尊者铜像诗 偈千里关山度若飞,壮士此去欲不回。铡肠铁血男儿事,马革裹尸英烈归。偈 解关山重重,飞驰而过,满怀壮志豪情的人,此去勇往直前,准备献身疆场。面对举足轻重的事情,不容有丝毫闪失,即使作出重大的牺牲也在所不惜。此偈教导我们,世间上很多事情想要有所成就,都需要有壮士断腕的
发布时间:2023-04-21
第一章佛学大纲本学期讲中国佛学。前天讲的议印度佛教,可以作为叙言;今天这个图表,可以作为中国佛学的大纲。现在先将这图表作一个简括的认识;上面“大乘以佛为本”,即所谓佛法,也就是佛法界。最下面的水平线上为“一切有情界”,也就是众生法或众生法界。此众生界有二线通到当中的“佛性”;佛性一线通到佛。这佛性可以看成是众生与佛相通的心法,即平常所谓“心佛众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佛、心、众生的不同,同时又可以看出众生、心、佛的相通。佛性以下和众生界以上,是佛所说的教法。这些教法,一方面是佛所证的法,一方面是就众生的机宜和接受的可能性所施的教法。图中的佛性,即是众生可能接受佛陀教化的可能性。道个可能性,非常
发布时间:2023-04-20
天点纷林际,虚檐写梦中明朝知谷雨,无策禁花风——宋·朱槔《谷雨》“谷雨”节气的名称源自“雨生百谷”自雨水节气时起,土膏脉动到了谷雨前后,天气较暖,降雨增加有利于春作物播种和生长另一种解释则将“雨”读作去声(yù)描述的是播撒种子时的情景,如云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春雨绵绵是此时南方的主要特点一旦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汇往往形成较长时间的降雨而在常见春旱的北方地区谷雨则是“终霜”的象征谷雨三候一候萍始生降雨量增多后,浮萍长势迅速短短的几天里就能生长得非常茂密二候鸣鸠拂其羽布谷鸟不住地抖动浑身的羽毛放声鸣叫起来,以“布谷”之声提醒人们不要耽误“播谷”农时三候戴胜降于桑小巧玲珑的戴胜鸟飞临桑树枝头羽
发布时间:2023-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