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是世尊成佛之后,将自己所证得的境界,说与圆顿大根众生听的。经中具有无量法门,无量义理,圆顿大教,都在这部经里。我们读了《华严经》,方知佛位之高,法义之广,所谓“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富贵”。其中,《华严经》最后一卷〈普贤行愿品〉,是全部华严经的纲领。行愿品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如果没有此品,则末法时代的众生,实在没有办法“同登华藏玄门,共入毗卢性海”。如果我们能了解十大愿王,即相当于间接了解了全部佛法。普贤十大愿王第一大愿是“礼敬诸佛”,礼是礼拜,敬是恭敬,诸佛是尽虚空,遍法界,刹中尘,尘中刹,重重无尽的诸佛。同是礼佛,所得利益却因发心不同而有种种不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十种不同的礼佛方
发布时间:2022-06-22
每每到了寺院,除了借着清幽的景致,暂时摆脱尘劳,感受一份难得的清净之外,对很多人更重要的是,走近寺院的殿堂,去向诸佛菩萨顶礼、问候,表达虔敬的心意。也有人问: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入道,何必一定要礼敬诸佛呢?这话说的是不错,不过我们要细心地来想一想:既然每一种法门都可以入道,那么世尊只要说一种法门令我们入道就好了,又何必广说八万四千法门呢?这是因为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的缘故。烦恼如病,法门如药,有了何种病,即用何种药对治,把病治好了,即是得到了药的利益。修行佛法,也是这样的,有了什么烦恼,即用什么法门对治,把烦恼治好了,即是得到了法门的利益。礼敬诸佛,就是对治“我慢障”,令得尊贵身的。因为众生执
发布时间:2022-06-20
佛言:博闻爱道,道必难会。守志奉道,其道甚大。前面三章都是就着我们日常生活的事相方面来说明“自作自受”的道理,比较容易了解。经文开始讲了许多理性方面的道理,佛恐怕我们误会,以为只要了解佛理就好了。因此,本章训勉我们,如果只是了解,或者听闻佛法,却不去思惟;或者只是思惟而没有实行,结果还是毫无受益。唯有从闻而思,从思而修,才能返本回道,才能与佛法相应,得到受用。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的佛法很多,一部大藏经,涵盖了三藏十二部,都是佛所说的道理,不论是显教、密教、性宗、相宗,都是佛的道理。如果我们只是从文字方面了解佛法,多方面去听闻,广博地去了解,虽然对于佛的圣道,有一种爱慕之心,却只是停留在听听这个阶
发布时间:2022-06-19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四句,可以说赅罗一代之佛法,三藏十二部经,无不于此包括殆尽。此四句文浅义深:诸恶莫作,即是止; 众善奉行,即是观; 自净其意,即是止观不二;止观不二,即是诸佛之圣教,于佛法中,最为切要。佛法中,无论学何宗、学何法,倘能依此而行,即名学佛。相反,如果诸恶仍要作,众善不奉行,纵有聪智明达,精研三藏,亦是入海算沙,于佛法上,毫不相应,终成佛法中之外道。详细来看,恶法虽然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作十种,所谓“身三、口四、意三”:身则杀、盗、淫,口则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则贪、瞋、痴,如是行者,则名为诸恶。如果身不造杀、盗、淫,意不起贪、瞋、痴,口不绮语、两舌、妄
发布时间:2022-06-19
入,证入也,有能、有所。不思议境界为所入,普贤行愿为能入。言不思议者,心言罔及故。问:何法心言罔及为不思议?答:即解脱境是。解脱境界,所以称为不思议者,具含四义:一事相,境界无边,故不思议;二理性,境界深远,故不思议;三理事无碍,故不思议;四以性融相,重重无尽,故不思议。言解脱,亦有二种:一作用解脱,谓作用自在,脱拘碍故;二离障解脱,谓用二智照,离二障故。由于内体无障,故得外用无累,二义相成,总名解脱。境界亦二:一分剂境界,如国疆域各有分剂,佛与普贤德用分剂无能及故;二所知境界,理境深远,事境无边,事理无碍,性相融通,唯佛与普贤方究竟故。由于内证所知无边之境,故能外用无有涯涘,二义相成,总名境
发布时间:2022-06-17
集是招集义,即招感集起苦果的因,包括一切烦恼和烦恼增上所生诸业,俱说名集谛。集为什么是苦的因呢?因为由此烦恼及有漏业集起生死苦。佛陀在经中,随最胜义唯说爱为集谛。此处,最胜是遍行义,爱具有六遍行义,是流转生死最胜的染污法,因此佛说:若爱,若后有爱,若贪喜俱行爱,若彼彼喜乐爱,是名集谛。六遍行分別是:事遍行、位遍行、世遍行、界遍行、求遍行、种遍行。这里略释如下:(一)事遍行:事包含体、境二义,遍行是周遍起义,即爱于一切已得未得的自身和境界事遍行起。于已得的自身起自体爱,于未得的自身起后有爱,于已得的境界起贪喜俱行爱,于未得的境界起彼彼喜乐爱。(二)位遍行:位是苦苦、坏苦、行苦等三位,即爱于苦苦性
发布时间:2022-06-16
说到念佛,要知道,日日念佛,不令间断,才算功夫。如果能不间断,即便每日十念佛,也算是功夫。但是,如果是念几天休息几天,纵令每日念十万佛,也算不得功夫。念佛平时须相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要求自己: 第一、初勿贪多,但求相续: 每日念佛要有一定的数目,倘若没有一定的数目,只是随便念念,日子久了就会忘记的。尤其是在家居士,既要忙家里的事,又要忙工作上的事,实在忙的很。然而,也正因为太忙,才需要定下一定的课程,方不致于因为事忙而把念佛忘记了。 那么,究竟一天应当念多少佛号呢?这要看各人的因缘,自己斟酌参订,他人无法代为规定的。每日念数千声,数万声都好。但每日至少须念十念。 “十念法”出在观无量寿经,
发布时间:2022-06-16
《普贤行愿品》全名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其中“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总题,“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是品题。《华严经》说于世尊初成道时向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及过去善根成熟的天龙八部这些圆顿大根众生阐述自证境界之大经,乃是圆顿大教,被誉为“经中之王”,具有无量法门、无量义理,我们读了《华严经》,方知佛位之高、法义之广,因此祖师有“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富贵”的说法。本经传入中国,共有三种译本:一、东晋佛驮跋陀罗法师译。师于东晋义熙十四年(418),住建康(今之南京)道场寺,主译华严,四年方成。有六十卷,三十四品,人称“六十华严”。二、武则天时实叉难陀法师译,于证圣元年(69
发布时间: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