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蒙山道明禅师,鄱阳人,是陈宣帝之裔孙,国亡落于民间。因其是王孙,尝受官署,因有将军之号。少年时于永昌寺出家,慕道心切,遂往依五祖法会,极意研导,初无解悟。及闻五祖密付衣法与卢行者慧能,即率同志数十人,蹑迹追逐,至大庾岭,师最先见,余辈未及。卢见师奔至,即掷衣钵于磐石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任君将去。”师遂举之,如山不动,踟躇悚栗,乃曰:“我来求法,非为衣也。愿行者开示于我!”卢曰:“不思善,不思恶,正凭么时,阿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师当下大悟,遍体汗流,泣礼数拜,问曰:“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别有意旨否?”卢曰:“我今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自己面目,密在汝边。”师曰:“某甲虽在黄梅
发布时间:2024-10-02
佛教具有源远流长的护国爱国传统,作为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更是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为后世弟子示现了应该如何“报国土恩”。那么,释迦牟尼佛都有哪些爱国的事迹和护国的思想呢?尽力止战 守护祖国释迦牟尼佛出生的迦毗罗卫城是印度一个弱小的国家,时常面临着大国的威胁。释迦牟尼佛虽然出家修行,但时刻不忘祖国,当自己的国家迦毗罗卫城遭受邻国㤭萨弥罗国的入侵时,多次用自己的行动来拯救他的国家。释迦牟尼佛前三年,㤭萨弥罗国波斯匿王之子毗琉璃王即位后,率领大军欲攻伐迦毗罗卫城。释迦牟尼佛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国家的安危,他便来到毗琉璃王军队必经的道路上,在一棵没有枝叶遮蔽的枯树下静坐。毗琉璃王见到释迦
发布时间:2024-09-30
寄云居长老五颂其三【宋】真净克文禅师绝顶云居北斗齐,出群消息要人提。其中未善宗乘者,奇特商量满眼泥。“绝顶云居北斗齐”,禅师孤坐于高耸孤拔的绝顶,白云缭绕,几乎与北斗并齐。诸法实相虽然迥超尘俗,却不是玄而又玄,而是立处平常、当下现成,不论何种境界,言筌既立,立予扫除。克勤禅师有云:“华严现量境界,理事全真……卷舒自在,无碍圆融。此虽极则,终是无风匝匝之波。”见性必须直指本心,直下荐取,若有一丝一毫分别、思虑,则去道貌岸然即远。那些错会禅宗要义的人,总是作“奇特商量”,就会堕入禅障,满眼泥沙,不见大道。正如盘山所云:“心月孤圆,光吞万象。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亡,复是何物?”只有到了这里,才
发布时间:2024-09-27
八月廿二 燃灯佛圣诞 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太子,作佛亦名燃灯。——《大智度论》燃灯佛,俗称燃灯古佛。梵文音译提和竭罗,《瑞应经》译作锭光佛,《大智度论》则译作燃灯佛,是过去庄严劫中所出世的千佛之一,乃过去佛中最著名者。据《贤愚经》所载,过去久远阿僧祇劫,阎浮提有大国王,名波塞奇。王有太子名勒那识只(即能作光佛),出家学道成佛。时比丘阿梨蜜罗日日燃灯供养彼佛,佛乃为比丘授记,告知将来成佛,名“定光如来”。此系燃灯佛昔时曾从能作光佛授记之因缘。佛教丛林道场的大雄宝殿常常有三尊佛并排供奉的情况,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三世佛。而三世佛更分为以空间区别的横三世佛(西方弥陀、娑婆释迦、东方药师)和
发布时间:2024-09-24
颂古【宋】湛堂文准禅师高吟大笑意猖狂,潘阆骑驴出故乡。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该诗尽显禅师大颠之相:高吟大笑,意态豪雄,潘阆倒骑驴,狂放撼天地,竟惊起了栖息着的沙汀群雁,高飞别处。禅师的雄猛奔放之气,使得这首禅诗带上了醉意与狂态。“如关将军相似,持一口露刃剑,当八万大阵,一时扫将去”。这种横扫千军的气概,源于黄龙宗对三要的创造性诠释上:“如何是第一要?李白歌诗。如何是第二要?公孙舞剑。如何是第三要?张旭草书。”诗仙李白淋漓奔放的歌行体诗,舞蹈艺术家公孙大娘摄魂夺魄的剑舞表演,书圣张旭酣畅飞动的狂草书法,最能体现盛唐的澎湃激情、轩翥气势和飞扬神韵。禅师在酣畅淋漓落拓狂舞中展开原真生命的尽
发布时间:2024-09-23
小乘修道的阶位,仅以阿罗汉或是辟支佛果为终点,阿罗汉已经称为无学位。但是,大乘修道的阶位,则是以佛为终点,等觉以下,皆称为有学,佛才是无学。从时间上来说,声闻果最长不过是六十劫,缘觉果最长不过百劫,然而佛果,则须大阿僧祇劫。大小乘有这样的不同,因此其中的修道阶位,大乘也与小乘有所不同。大乘从凡成圣的清净法行,立五十二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十信是由十住中的第一发心住内,分开另立的,如果将十信归纳入发心住,则只有四十二位。其中十住、十行、十回向,称为三贤,仅仅算是资粮位,十地称为十圣,才是修习位。在三贤和十圣的中间,还需要经过四加行,作为入初地的准备。所谓四加行,即是修
发布时间:2024-09-22
邑中上堂【宋】五祖法演禅师花发鸡冠媚早秋,谁人能染紫丝头?有时风动频相倚,似向阶前斗不休。法演禅师游方十余年,参访过很多尊宿,自谓了悟,等来到浮山圆鉴会下,却开口不得。后来到了白云门下,悟到“咬破一个铁酸馅,直得百味具足”,遂写了这首诗以表达对“馅子一句”的体会。一旦咬破了百味具足的“铁酸馅”,彻见本源自性之后,禅师宛若脱胎换骨,就如同早秋的鸡冠花一样,自在无碍地呈现出自性的勃勃生机,生命便也焕发出圣洁的自信光辉,显露出顽强的气韵。“有时风动频相倚,似向阶前斗不休”,证悟本来的禅者,即可开创出奔放不拘、一空依傍的禅风,他们睥睨天下,唯吾独尊,“人人鼻孔辽天,个个壁立万仞”,但这绝非争斗不休、骄
发布时间:2024-09-20
嵩岳慧安国师,荆州枝江人,姓卫氏,得法于黄梅五祖。行头陀行,遍历名胜。麟德元年游终南山石壁,认为是息身之处,遂驻锡于此。自尔从他习禅者辐辏相接。有坦然、怀让二僧来参礼,问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何不问自己意。”曰:“如何是自己意?”师曰:“当观密作用。”曰:“如何是密作用?”师以目开合示之。坦然于言下知归,更不他去。怀让机缘不逗,辞往曹溪。隋炀帝尝征诏,慧安辞不赴诏。及唐高宗诏,师亦不赴。武后时,以师礼迎请至辇下,与神秀禅师同加钦重。后尝问师:“甲子多少?”师曰:“不记。”后曰:“何不记耶?”师曰:“生死之身,其若循环。环无起尽,焉用记为?况此心流注,中间无间。见沤起灭者,乃妄想耳。
发布时间:202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