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一叶 /摄       在美国,一家百货商店里,由于突下大雨,有位衣着简朴的老太太浑身湿透进来避雨,几乎所有的售货员都不愿搭理这位老太太。          有位小伙子很诚恳对老太太说,"夫人您好,能为您做些什么?""不用了,我躲一下雨马上就走。"老太太觉得借别人的地方躲雨,有点不安,就想买一点商品,可是转了半天实在不知道买什么。这位小伙子看到了就对老太太说,"夫人,不必为难!我搬了一张椅子
发布时间:2015-01-23
  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是由 中国佛教徒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 而形成的风俗。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年轻时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为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   他在雪山苦行六年,常常日食一麦一麻。后来发现一味苦行并非解脱之道,于是放弃苦行下山。这时一位牧女见到他虚弱不堪,便熬乳糜(奶与谷物共煮而成)供养他。释迦牟尼的体力由此恢复,随后于菩提树下入定七日,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   据此,汉地的佛教寺院 每年腊月初八都要予以纪念。
发布时间:2015-01-22
        一.《往生咒》正确全名为《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顾名思义,此咒包含两种意义与功效:「拔一切业障根本」与「得生净土」。         二.阿弥陀佛西方净土的经典中,原来也很少有咒语;而约于公元440年译出的《往生咒》的出现,其实在净土的发展史上有重大的意义,因为修行者开始使用咒语,且自只对来生利益的追寻(得生净土),转向也兼顾现世利益的获得「
发布时间:2015-01-22
云林一叶/摄        学僧有源问大珠慧海禅师:"和尚最近怎么用功?"大珠答道:"饥来吃饭困来眠。""平常人不也吃饭睡觉?这也叫修行?"大珠禅师说:"平常人吃饭时千般计较,不肯吃饭;睡觉时百般思索,不肯睡觉。"悟道的禅师和凡人一样要吃饭睡觉,只是他"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这就是禅──真正的活在当下。 ●如何由白日梦中醒来      &nb
发布时间:2015-01-22
佛前一朵花/摄            我们在禅堂的静坐,在修行时间的分配上肯定是占少数,更多的时间在生活中。我们在生活中,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不断地和六尘发生接触,内心的念头不断地生生灭灭,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如何落实禅修呢?   我们在生活中修行,首先可以直接进入的一个法门就是"听",用耳朵听。我们要学会听,学会"听"禅。前不久,我听到一个新词叫"听德",道德的德。我套用这个新词
发布时间:2015-01-20
    云林一叶/摄           佛经中云:"由闻知诸法,由闻遮诸恶,由闻断无义,由闻得涅槃。"(《大宝积经》云:"多闻解了法,多闻不造恶,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槃。")这一偈颂就阐明了闻法的四种功德:   1、"由闻知诸法":通过听闻佛法,能知道取舍法与非法,通达世出世间的一切知识。在这个世间上,即便是一个普通的真理,也要学习很长时间。当今时代,各国如是重视教育,
发布时间:2015-01-20
      1988年4月,24岁的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博士霍华德金森对121名自称非常幸福的人进行调查,得出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幸福:一种是淡泊宁静的平凡人;一种是功成名就的杰出者。二十年后,他回访了这121人,结果却让他陷入了深思.....        人的幸福感取决于什么?       1988年4月,霍华德金森24岁,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系博士。他毕业论文的课题是《人的幸福感取决于什么》。为了完成这一课题,
发布时间:2015-01-16
      我以前是个悲观主义者,现在不是了。这个变化开始于我遇到一次不幸后,一个小男孩的突然出现。       那是2012年1月的一天早上,我的左胳膊忽然一阵麻木,然后我就开始感到眩晕起来。我给医生打了电话,过了一会儿,一辆救护车来到我家门前。核磁共振检查显示,我的颈动脉发生堵塞,阻碍了血液流向大脑。医生说,我将会患上中风,而且无法控制。我住了几天医院,等待着中风如波涛般涌来,然后就是瘫痪。我逐渐失去了对自己肢体的控制能力,心里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我刚52岁,甚至没
发布时间:2015-01-15